木斋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是一个奇迹,其创办人卢木斋及卢氏家族的许多人为这所学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天津乃至全国的教育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
笔者藏有一册1948年版的《木斋学校高中毕业生同学录》(16开本)。分为校史、师长留影、师长赠言、同学、班友、回忆录6个部分,共计60页。包括校长卢定生、副校长卢毅仁在内的23名教职员工以及64名毕业生的年龄、籍贯、住址等基本情况一应俱全,另附有近百幅照片。其信息量之大,内容之丰富,实为研究木斋学校校史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
根据《木斋学校校史》一文记载,木斋学校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初名卢氏幼稚园(今称“幼儿园”),校址在今河北区元纬路(利用卢木斋住宅作为校舍)。由卢木斋的次女、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卢云青(卿)女士任校长。二年后添设小学部,宣统三年冬(1911年),因时局不靖,学校暂停。民国四年,卢木斋于意租界小马路(今河北区民权路)的住宅,恢复开办了幼稚园,由卢木斋儿媳严智娴(严修之女)任校长。
1920年,卢木斋三女卢定生担任校长,除幼稚园外,陆续添设小学部各年级。1932年,学生增加,校舍不足,于是,卢木斋扩充了元纬路校址,成立了初中部,并易名为木斋学校,是为“木斋学校”得名之始(此前,一些文章关于“木斋学校”得名时间多语焉不详)。1937年,“七七事变”后,天津学校纷纷停顿,木斋学校被迫迁入了英租界,借助浙江公学教室上课。1938年,因借地办校,多有不便,遂又在英租界二号路(今营口道)租赁房屋作为校舍。1939年夏秋之季,正在开学之时,天津发生洪水,学校被迫停课,复课时成立了高中部。1940年,随着学生剧增,房屋不敷使用,卢木斋将其在意租界(今河北区民权路二十四中校址)住宅,进行了改、扩建,使住宅全部变成校舍。1941年新校舍落成时,木斋学校拥有大礼堂1座,教室16间,可容纳学生500人。1943年,由于校务繁忙,卢木斋之五女卢毅仁女士担任了副校长,协助卢定生办理校务。
卢氏家族苦心经营30余载,即使在日本人占领期间,敌伪势力蹂躏天津,学校屡易校舍,木斋学校借助英租界、意租界的特殊条件仍得以维持并得到发展,形成了包括幼稚园、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在内的比较完整的教育格局,木斋学校也因此而声誉日隆。据统计,到1943年,中学生增至800余名,小学生增至1000余名,远远超出原订计划。
值得提及的是,卢木斋捐资创办学校,始意在家庭教育,使亲朋子弟避免失学之苦,后来推向社会,使社会一些失学青年得以救济,其教育宗旨亦由家庭教育转为社会教育。
1948年,也就是笔者所收藏的《木斋学校高中毕业生同学录》出版那年,卢木斋去世,时年93岁。正如《木斋学校校史》一文所评价的那样,木斋先生“闳志大愿,与年俱增,白发赤心,热肠可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