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古文化街旧书市场淘书记之二十(2011,12,10)

(2011-12-10 15:28:19)
标签:

休闲

分类: 盛世收藏

    http://s4/middle/5e2a525ftb3bcc94e45e3&690
         地摊上的人可真不少

 

http://s2/middle/5e2a525fgb4061126bf51&690
早晨东方升起的红云
http://s13/middle/5e2a525fgb4061778187c&690
红云变成了黄色
http://s3/middle/5e2a525fgb4061f840a72&690
著名学者倪斯霆先生


http://s7/middle/5e2a525fgb40626f77a36&690

http://s11/middle/5e2a525fgb4062e1e6daa&690
博主与倪斯霆先生在一起
http://s8/middle/5e2a525fgb406386e4057&690
环形广场又成了地摊市场
http://s13/middle/5e2a525fgb4063f1b46ec&690

http://s9/middle/5e2a525ftb3bd01dc8b68&690
  环形广场陆续上人
http://s9/middle/5e2a525ftb3bd02921958&690
原不的表演用的台子变成了书柜
http://s16/middle/5e2a525ftb3bd033c4cef&690

http://s2/middle/5e2a525ftb3bd04895f61&690
             利用间隙还可以讨论一些问题


http://s1/middle/5e2a525ftb3bcdaada6d0&690
    古籍书店还算清净
http://s10/middle/5e2a525ft785faf8d46e9&690

http://s14/middle/5e2a525ftb3bcdc92594d&690
 英才书店老板是个女老板
http://s10/middle/5e2a525ftb3bcdd60a449&690
  阿秋书屋是天津最大的私人书店之一
http://s12/middle/5e2a525ftb3bcde10be6b&690
东风书社以文革书刊为主
http://s7/middle/5e2a525ftb3bcef3cdb76&690
这家书店以民国旧书为主
http://s3/middle/5e2a525ftb3bcf217d992&690
文化小城
http://s6/middle/5e2a525ftb3bcf6530b55&690

http://s4/middle/5e2a525ft785fb25d6633&690

http://s10/middle/5e2a525ftb3bcf9112339&690

http://s14/middle/5e2a525ftb3bcf9edd0dd&690

http://s3/middle/5e2a525ftb3bcfb00fa12&690

http://s4/middle/5e2a525ftb3bcfc32cb23&690
  《双星》杂志创刊号


文/图  因网络问题图片待传,特说明

                                           作者:侯福志

   今晨从地下车库出来的时候,小区东侧一道彩色霞光闪现,就像一片燃烧的火焰。于是拿出相机将这一珍贵镜头摄了下来。走了不多远,在红旗南路与南运河路口,又看到这片火焰,只是这时已经变成了淡青色,远处天空则非常透亮,由于城市空气质量不好,很难看到有这样的好光景。

   把妻子送到儿童医院附近的一个培训基地,掉头转向西康路-新兴路,然后一直沿着南门外大街往北行,约二十分钟就到了古文化街旧书市场,看看手机上的时间,整整八点。

   今天因天气阴冷,所以,摊点和淘书人并不多。约半个小时后,广场陆续上来不少摊主,这时淘书的人流亦从四面八方赶来。这两个星期,文化小城人流有些变化,原来分散在几小院落和巷道中的地摊差不多都迁移到环形广场,使这里的人气陡然上升。记得还在上半年,因广场四边门脸被辟为赌石城,门前广场禁止摆书的,所以,很多地摊被驱赶到附近的几个小院落落脚。但最近两个星期,地摊区突然集中在了环形广场,而且并未引起综合执法人员的阻拦,也不知道这种情况是暂时的,还是可以永远持续下去?试目以待吧。

    大约到了9时左右,旧书市场已是人流如炽。今天我还特意数了数,仅广场区就集中了80多个地摊,加上其它的地摊区,一共约有120个左右。参与交易的人流足有五六百人。地摊区最多的还是书摊,当然有几个老摊主依然摆放着钱币、小人书和书票,给旧书市场平添了些许亮色,而且其买卖还相当不错的,从几张笔者拍摄的照片上,你能够领略其中景况。

    今天在旧书市场遇见了李刚先生,并浏览了他淘来的部分藏品。其中有一本天津工商学院同学录,资料性还是相当强的,只是品相差一点。李刚先生不愧为大收藏家,仅从他手里的几件东西就能感觉到他的努力。

    约9点半左右,到地摊区遇到倪斯霆先生。斯霆是北派通俗文学研究专家,现在一家很有影响的杂志社担任主编,在中国通俗文学学术史上知名度颇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青年的他,因为见报率太高,引起了很多读者的注意。有趣的是,因为他的文章老道,加之写的都是天津文坛旧事,所以,竟然有人把他误认为民国人。每每在一起聚会时,大家都要提到这段文坛掌故。寒暄之后,我给他拍了一张照片,并请路人协助给我们拍了一张合影。这种在旧书市场邂逅的场景并不太多,因此这张照片益显珍贵,放在网上请大家欣赏。

    说到今天的收获,单从数量上看是历次淘书最少的,仅有5本。百花社出版的《民间采风》,由冯品清主编,内容几乎全为武清一带的民间传说,摊主比较厚道,只要了5块钱。《天下杂记第一乡》记录了吴桥杂记的发展史,内有吴桥杂技艺人在旧天津演出的一些史料,笔者曾对武清路南一带的杂技演变进行过研究,因此,对吴桥杂技与天津的历史渊源自然很感兴趣。这本书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小册子并不贵,但其资料价值相当高,我只付了3元钱便收入囊中。从东丽区来的李先生一直都是实在的本份人。在他的地摊上有一本天津的《邮政编码本》(花了10元钱),是1987年出版的。里面有街区的编码,也有全部的学校、厂矿、机关事业单位的地址电话等信息。因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天津城市变化不大,所以,许多街道、胡同都保留着原来的旧有风貌,这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它们的影子。但若翻开现在天津的城区街道图来对比,许多老街道、老胡同都已消失,因此这本记录着上世纪旧貌的编码簿,就不单单只是一个编码本,而是天津地名的一部百科全书了。笔者花15元钱买了一册郑汝铨先生的签名簿---《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与近代天津文明》。该书全面记述了天津基督都青年会的发展史,内容十分丰富。记得去年笔者曾庆邀在青年会作了一堂有关天津地质遗产的报告,受到会员们的肯定。报告会结束时,有一位老会员当时便站起来,倡仪所有听讲座的会员用热烈的鼓掌对我表示感谢,那个场面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也着实让我受宠若惊。

    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买到一本民国时期的创刊号。这本杂志是一本小说杂志,名为《双星》,出版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由当时天津著名的《小说日报》编辑部编辑,也可以看作是《小说日报》的副属刊物。经理刘铁庵是天津著名革命家刘清扬的哥哥。记得笔者曾在《天津日报》副刊发过一篇小稿,名为《鲜为人知的<小说日报>》,与将原文附后,供各位读者参考。

    因为太冷,不到10点钟便回家了,快乐的淘书生活就此结束,期待着下周同一时间再与大家相会。谢谢!

 

 附录:

鲜为人知的《小说日报》(附图)

 

侯福志

                 原载于2005年10月11日《天津日报》满庭芳

  

  


 



  在我国近现代报刊史上,专门刊载小说的报刊有星期刊、半月刊、月刊以至于季刊都有,但若说到日刊,可能很多人闻所未闻。笔者手里就有这么一份小说日刊———1926年发行的《小说日报》。

  《小说日报》创刊于天津,曾经是一份独立发行的报纸。但因资金问题于1924年终刊。1926年11月20日,借助于《群益报》(由著名报人刘孟杨主办)之力,《小说日报》在天津法租界忠信里31号复刊,但该报并不独立发行,而是“每日随《群益报》附送不另取费”。《小说日报》的主编是王敬庵,编辑人员还有刘半伯、杨莲因等人。该报复刊后仅一个月,刘孟杨便因“上了几岁年纪,极愿退身休养”,将《群益报》转让给了杨莲因。杨莲因把刘半伯调到了《群益报》,《小说日报》编辑部就仅剩下王敬庵一人。

  有关《小说日报》的初始情况,笔者在相关资料里没有查到,但据1926年11月23日《小说日报》刊载的《不卖的原因》一文披露,两年前的《小说日报》不但是“自由之身”,而且规模要比现在大得多。那么,复刊之后的《小说日报》情况如何呢?笔者手头的这份报纸,从第2号始至第35号,总计33张,基本上反映了这份报纸的面貌。

  这张报纸为16开纸型,每期共4个版面。第一版刊有报头、日期、地址、电话以及《投稿简章》。头条是评论栏目,主要内容一是说明报纸的情况、办刊宗旨;二是时评,对国内和本市的时政进行评说,其中对军阀混战和外国租界势力多有批评。值得一提的是,该栏目有数篇评说天津电影情况的文章,包括《天津的银幕事业》、《谈谈电影院》等。其中,提到了天津的摄影公司、天津出品的电影和天津的摄影师。如摄影公司有渤海影片公司、新星影片公司、中美影片公司等;电影有《大皮包》、《险姻缘》、《血手》;摄影师有张玉亭等。2005年是电影传入中国100周年,挖掘整理这些史料,无疑是对中国电影事业的最好纪念。

  第一版的下半张以及第二版、第三版分别刊载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长篇小说采取连载形式,有刘半伯的《谁之过欤》、杨莲因的《还珠记》、佳丁的《心高命薄》等。

  第四版为副刊(杂文版),取名为《臭之素》,有“屁”、“社会日记”等栏目,针砭时弊,揭露乱象,具有内容短小、形式多样、语言诙谐等特点。

  七十多年前发行的《小说日报》,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与文学遗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无论是对天津的文化史、文学史,还是报刊史本身,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题图为《小说日报》报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