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拙作《稗谈书影录》出版

(2011-08-16 08:24:36)
标签:

转载

分类: 好友好文
      热烈祝贺天津文史专家、学者、藏书家王振良先生的大作《稗谈书影录》面世!向独具慧眼的上海远东出版社领导及主编黄政一先生表示敬意!

    中午到单位吃饭,刚回办公室坐下,就收到快递邮件,来自上海之黄政一先生,急拆封视之,乃拙作《稗谈书影录》样书。黄兄于此书出版,往复折冲,精力付出甚巨,在此表示深谢。封面素雅可读,也算未枉费一番心血。行年将届不惑,终于弄出了这个东西,虽然未能夸饰于师友,然心中能无快慰!今揭载封面与后记,与网友共之。

 

    《稗谈书影录》,著者:王振良;责任编辑:黄政一;封面题签:来新夏;封面设计:齐珏。出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远东出版社;发行: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上海远东出版社。版次:20118月第1版;印次:20118月第1次印刷;定价:58.00元。

 

http://s8/middle/4886b570taa872d60bb67&690

 

后记

 

年届不惑,才有这第一部拙稿的问世,自然不敢夸饰于人,但却也聊堪慰藉。

在南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我的专业方向是中国小说史。复以酷嗜藏书之故,所购古代小说作品和研究著作极夥,计其数竟不下万册。一九四九年以前的通俗小说研究著述,只是我小说专题藏书中很少一部分,但却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然以爱好之转移,我对这些书的兴趣,业已日益地淡化。今应上海远东出版社之约,将其逐一提要著录,虽然些微无当大雅,却也勉强可以算作不成熟的总结,给自己的求学生涯画上一个句号。

我十分感谢我的两位学术导师——陶慕宁先生和李剑国先生。他们不仅先后给我以学术的引导,而且言传身教,更予我以做人之准绳。因为我的兴趣驳杂易变,以至术业不专,光阴虚掷而碌碌无成。记得在学期间,两位导师都特别重视文献学的教授,理论之外常给我们开一长串的书单,对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处,当时我确实是心存疑问。不过毕业十多年来,我终于能渐渐地体会到,当时的文献学训练,对于我文字生涯的种种好处,让我真正感到受益无穷。

天津地方史研究者葛培林、倪斯霆、侯福志、周利成、罗文华、由国庆、王勇则、张元卿诸位先生,于我皆是亦师亦友,时相过从求教。他们的学术兴奋点,虽然多不在中国古代小说方面,但尽皆鼓励我完成这个课题。元卿兄是民国北派通俗文学研究的专家,在“通俗小说”这个交叉点上,我们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两人不但一起筹办了2009年“津门论剑”会议,还共同编辑了通俗文学研究的电子期刊《品报》。

南京大学苗怀明先生,我们从网友而相识并相知。在写作过程中,我有三部藏书一时未能检出,他及时提供了原书扫描件,解除了我的很多遗憾。他还提前审读了全部书稿,并提供了十分具体的补充资料。天津日报社马波先生,不但慨然以《谈中国小说》复印件相赠,又提供了《小说话》的初版本,使我的相关著录更加准确完备。还有常熟市支塘镇文化站郁新先生,本来是素昧平生,当我通过网络论坛联系他时,很快就传来了其整理的徐复初小传。南开大学刘运峰先生,也在百忙之中,帮助核对了《中国小说史略》版本情况。以上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我最后想隆重一些推出的,是远东出版社的黄政一先生。在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他以超常的敬业精神和特出的人格魅力,从天津作者手里组织了十多部书稿,其中绝大部分已经出版发行。我的这部拙稿,最初定在2009年国庆节交稿,后以我的疏懒等缘故一拖再拖。每逢节假日,政一先生都会准时发来短信“问候”,但是从来不提书稿的事。就是这种敬业和人道的“软性催稿”,让我觉得实在没有理由再拖延下去,因此今年春节起集中了两个月时间,将此前断续零星的工作拾掇起来,重新补充删改校订。

这部稿子,虽然花费了我不少的精力,但与最初之设想相比,还是有着相当的距离。然终以诸事缠身,无法再精雕细刻,谨以此粗陋之质,就教于大方之家。不值一哂,幸阅者有以谅我!

                                                    2011年3月31日杜鱼于天津饱蠹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