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津沽谈往录》面世

(2011-04-28 21:31:16)
标签:

休闲

分类: 天津人文

笔者的又一部专辑《津沽谈往录》近日由《天津记忆》刊行,这是继《地质时期的天津》之后,由《天津记忆》推出的本人第二部专辑。专辑包括四个部分内容:《津沽艺苑》、《津沽旧事》、《津门故里》、《津报史话》,共计77篇文章,近9万字,其中绝大部分在报纸上发表过。另附由著名地方史专家、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原所长罗澍伟教授以及《中国国土资源报》资深主任记者吴岗先生撰写的有关笔者的书评。笔者愿借此机会,向罗澍伟教授、吴岗先生以及本书的责任编辑,著名学者、文史专家王振良先生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天津记忆》编辑、民国通俗文学研究专家张元卿先生以及文史专家穆森先生表示衷心地感谢!向一直以来支持、关心和帮助本人的文史专家、学者及我的很多好同事、好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

http://s11/middle/5e2a525fta1fb19fa64fa&690

 

收入《天津记忆·津沽谈往录》(第73期), 2011215印行。

 

《津沽谈往录》编后记

 

编竟福志兄的《津沽谈往录》,剩有这半纸空白,故此照例噜苏几句。

这本集子的编辑过程十分顺利,大体只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究其原由不外两点:一是所收文章基本都在媒体上发表过,省却了校雠修正之劬劳;二是文字精练,内容充实,读来如听故老娓娓话家常,令人轻松愉悦。

福志兄不但富于收藏,勤于笔耕,而且博闻强记,涉猎甚广,仅从本集就可看出其积累之丰赡,底蕴之深厚。福志兄的作品多属闲情小文,但以其源自第一手资料者众,因此价值也并不比某些高头讲章小。我和元卿兄编辑《品报》时,曾转发其《平江不肖生与天津》一文,没想到这短短的千余字,却引发了通俗文学研究者对不肖生生平行迹的持续探讨,一下子将相关研究向前推进了许多。这也充分说明文章价值并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言之有物,是否有所创新。也正因为如此,每回福志兄有文章见诸报端,都会成为师友们的话题。

福志兄原籍武清,对家乡别有一样深情。他从耆老口中和故纸堆里,勾沉出不少关于武清的人物史迹和掌故逸闻,于桑梓的文化建设可谓功莫大焉。

春节大忙忙,文字不成体。福志兄之佳处未及万一,愿作者读者其谅我也!

杜鱼 辛卯正月初二于工作间隙

 

 

20110204

  

 

 

 

     

 

 

 

   自序

   一、津沽艺苑

 

1、从武清走出的白派传人

2、“评剧皇后”刘翠霞

3、评剧名生贾学章

4、靠山调艺人高五姑

5、时调艺人赵小福

6、梆子名旦邢永喜

7吴俊亭与山霞社

8、梆子名生孙培亭

9、王度芳智救新凤霞

10、喜剧导演王凤奎

11、大桃园走出曲艺家

12、阎德华与《少林破壁》

13、六道口人抖空竹

14、评剧名伶花莲舫是武清人

15、杂技之乡王庆坨

16、白玉霜在三里铺

 

二、津沽旧事

1、纪昀笔下之武清

2、傅增湘三游盘山

3、平江不肖生与天津

4、吴趼人笔下之天津

5、谢添与南市

6、徐志摩与南开

7、“新女性事件”

8、黄遵宪两过津门

9、阿英津沽淘旧籍

10、南开人痛悼范静生

11、《一沤阁诗存》与严修

12、群一社筹赈义演

13、刘云若痛恨钓鱼执法

14、刘云若的中篇小说

15刘云若笔下的“万人迷”

16、张次溪与《天津游览志》

17、醉茶子笔下的天津

18、包天笑与天津

19、冬皇孟小冬津门走红

20、寂寞李叔同

21、蒋一葵与天津风物

22、漱六山房与天津

23、宫白羽慨叹“年关”难过

24、纪晓岚与宁河县艾孝子寻父

25、梁启超最早的著作

26、雷鸣远在武清修教堂

27、陈立夫与北洋

 

第三部分 津门故里

 

1、孝力禅林寺

2、宜亭秋景甲津沽

3、“万公馆”酝酿《雷雨》的地方

4、西大湾子与梁家嘴

5、商贾云集竹竿巷

6、天津有座佛照楼

7、北宁公园开幕日

8、刘云若笔下墙子河

9、文庙:曾经的书香

10、话说北少林

11、天津老戏楼

12水西庄的石狮子

13、范竹斋与竹远里

14、雍剑秋与西湖别墅

15、七十年前孤云寺

16、黄花店玉皇阁的传说

17、津沽银鱼甲天下

18、杨村萝卜脆如梨

19、天津卫“三宗宝”的两个版本

20、诗经村

21、关于《天津寻》的补充

 

第四部分 津报史话

 

1、宫白羽刘云若与《真善美报》

2、《旧京醒世画报》与津沽旧闻

3、刘云若与《天风报》

4、杨莲因与《小说日报》

5、老宣《北洋画报》之“妄谈”

6、姚灵犀与“北方唯一最美之文艺月刊”

7、管孟仁与《中华画报》

8、吴云心与《东方时报》

9、刘孟扬与午报社

10、张圭颖《银线画报》

11、徐凌影与《东方朔》

12、林墨青与《广智星期报》

13、章士钊与天津《国闻周报》

 

附录

1、打捞流逝的岁月——读《天津民国的那些书报刊》(作者:罗澍伟

2、莫道收藏痴  我解其中味—— 收藏家侯福志的故事(作者:吴岗)

3、从爱好收藏到出书立传读侯福志的《天津民国的那些书报刊》(作者:吴岗)

 

 

 

 

    自序

 

   《民国时期的天津往事》是《天津记忆》推出的本人第二本专辑。这本专辑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津沽艺苑》、《津沽旧事》、《津门故里》、《津报史话》,共计77篇文章,近9万字。

《津沽艺苑》记述的是评剧、梆子、杂技以及曲艺界艺人在旧天津的活动情况。其中多数艺人是笔者武清区的同乡。如刘翠霞、李兰舫、赵小福、高五姑、贾学章等,这些艺人的活动多是笔者从众多老旧书刊中发掘出来的,由于这些旧书刊本身存世稀少,因此,其资料价值显得弥足珍贵。

《津沽旧事》记述的是政治界、文学界、演艺界、史学界名人,如梁启超、刘云若、张次溪、包天笑、陈立夫、傅增湘、平江不肖生等在天津的活动情况。这些名人有的长时期以天津为活动阵地,有的则是偶经天津,这些人的活动轨迹就像一粒粒散落的珍珠,把它们串接起来,竟然也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津门故里》记述的是天津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地方风物的变迁以及文化界名人留下的活动痕迹,许多资料为本人首次发现,并且因此厘清了一些史实。如关于北宁公园正式开幕日(开放),过去一直没有确切说法。笔者在《北洋画报》中找到了相关记载。再如,有关西湖别墅的一些情况,过去一直存在不同认识,笔者通过查阅旧报,澄清了相关史实。

《津报史话》记述的是报人与报刊的情况。天津是民国时期中国北方的新闻中心,前后出现了三四百种各类报纸,并且培养出了许多具有全国影响的老报人和撰稿人,如姚灵犀、章士钊、宣永光、宫白羽等。把这些陈年往事加以整理、研究,可从一个侧面向世人展示天津民国时期报刊文化的博大和厚重。

以上四个部分从时间跨度上来说,除极个别篇幅外,绝大多数是民国期间的旧人旧事儿,故在书名上冠以“民国”字样。

笔者对天津民国文化史的研究,受到社会各界的鼓励与好评。天津地方史专家、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原所长罗澍伟教授,《中国国土资源报》资深主任记者吴岗先生,专门撰文加以推介。为便于读者了解这本专辑的相关内容,笔者将罗澍伟、吴岗二位先生的3篇评介文章列在书后作为附录,并借此机会向二位先生表示诚致的谢意。

笔者从事天津民国文化史研究虽然已有多年,但因是业余性质,加之理论深度先天不足,所以,这些研究成果多显零散,并且有可能在个别文章夹杂着谬误,希望读者在阅读中加以鉴别并予以批评指正。

《天津记忆》作为民间刊物,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独到作用,笔者及很多文友亦深得其厚赐与支持,愿借该刊一角,向王振良、张元卿、穆森等几位编辑表示衷心地感谢!

 

        侯福志

                  2011年1月12

 

     http://s9/middle/5e2a525fta1fad8588788&690

http://s14/middle/5e2a525fta1fadd1d1d0d&690

http://s3/middle/5e2a525fta1fae24cb6e2&690

http://s13/middle/5e2a525fta1fae74e77dc&690

http://s4/middle/5e2a525fta1faed721d13&690

http://s13/middle/5e2a525fta1faf43da3f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雨后的津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