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宫白羽刘云若与《真善美报》

(2010-10-08 14:23:04)
标签:

杂谈

分类: 刘云若专区
沽上缘
宫白羽刘云若与《真善美报》

侯福志  原载2010年10月8日  《天津中老年时报》春秋版
http://www.jwb.com.cn/lnsb/res/1/221/2010-10/08/07/res01_attpic_brief.jpg
《真善美报》报影

     听朋友讲,民俗学家张仲17岁时便在天津《真善美报》上发表杂文。因笔者曾与张仲先生有一面之缘,故对其学者风范印象颇深,同时也记住了这张名噪一时的小报。最近,忽然在地摊上见到了这份小报,令笔者十分激动。

    按照王木先生《真善美画报、日报、晚报》一文,《真善美报》于1946年12月25日,由王真、高日升、郑华章三人共同创办,地址在南市荣业大街庆记大楼。1947年12月因物价上涨因素一度停刊。1948年4月,经国民党保密局批准复刊,并增出《真善美晚报》。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军管会文教部通知该报停刊。

     创刊初期,取名《真善美画报》,每天出版8开2版一张。第一版是新闻,有小社论《吼声》,由社长王真任编辑;第二版是游艺版,由高日升任编辑,主要是报道戏剧、曲艺、电影动态以及各大舞场舞会消息,由演艺界人士供稿。因消息灵通,图文并茂,故销路不错。到了1947年5月,由于物价飞涨,报纸难以为继,此时,该报得到志达化工厂的老板赵光远(王真的朋友)资助,勉强渡过难关。一个月后,《大路晚报》倒闭,《真善美画报》在赵光远出资支持下,收购了该报馆的资产,并将画报社迁入了哈密道新址。有了充足的机器设备,《真善美画报》便进行了改版,由原来的8开2版变成了4开4版,并更名为《真善美报》。第一版仍为要闻版,主要采用中央社电讯稿。先后由陈庸生、陈嘉璋担任编辑,但王真仍然以“王不留”的笔名撰写社评,发出自己的“吼声”。第二版为副刊,有《野蔷薇》、《青春园》等专栏,刊登短论、杂文以及校园简讯。第三版为小说连载和生活服务专版(求医问药)。最多时有4部小说同时连载。第四版为游艺版,名为《游艺圈》,仍由高日升担任编辑。当时津门戏曲界人士侯宝林、史文秀、刘雪涛、蔡冰白、白光、严化、顾也鲁等均为其供稿。一个月后,该报又进行了调整,以“新姿态”标榜,将原来的4版扩大到了6版。增加了国外要闻、国内专电、经济新闻、平津新闻、特写专访等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说连载部分,《真善美报》同时并列连载宫白羽的武侠小说《七星鞭》(笔者在其作品目录中未查到,可能属于轶文)、刘云若的社会小说《湖海婵娟》。众所周知,宫白羽、刘云若均为小说大家,一位以武侠小说见长,一位以社会小说称奇,在天津民国文坛上可谓双峰并峙,他们虽然是文友,但因风格和题材内容的不同,绝少在同一张报纸上“笔”邻。而在《真善美报》上,这两位文坛密友却能够同台竞技,一展所长,一方面说明《真善美报》注重题材内容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二位大家在报界不可或缺的程度,堪称津门文坛上一段佳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