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宋赏石有大家

(2010-06-12 16:34:35)
标签:

杂谈

分类: 地质遗产

唐宋赏石有大家

侯福志

原载《今晚报》副刊《日知录》

 

唐宋是我国石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之一,这从有关的赏石记载中可以得到佐证。一些文人、书画家甚至科学家,雅好于石、钟情于石,他们以拣石、藏石、赏石为乐,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大诗人白居易是赏石大家,他曾写过《太湖石记》一文,盛赞:石有聚簇,太湖为甲,并称其妙处在于集三山五岳、百洞千谷为一石,把太湖石的特点描述得惟妙惟肖。他还称赞当朝宰相待石如宾友,视石如贤哲,重石如宝玉,爱石如儿孙境界,将赏石活动提升到文化层面。
    
苏东坡是藏石大家,12岁时,掘得异石,如鱼,自己动手做成砚台,其父苏洵称之为天砚,并随身携带了37年。东坡在遭贬黄州时,拣了400多颗奇石,分送好友。他在定州任太守时,得到两块奇石。将其中的白石置于大盆中,激水其上,犹如雪浪花翻飞,东坡叹道: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乃命名为雪浪石,至今这块奇石仍保存在今河北省定州市一所医院的凉亭内。
   
著名书画家米芾更是一位石痴。他收集了许多灵璧石,入玩则终日不出。遇到石中珍品,便秘藏于袖,随时取出观赏。他提出的秀、瘦、皱、透的赏石标准,仍为今人延用。在安徽无为任上,他曾在河里挖得一石,该石酷似一位老者,只见他庄重稳健,面带峥嵘,米芾见之忙三拜九叩,并说吾欲见兄20年矣,这就是流传千年的米芾拜石为兄的佳话。民国时期,著名书画家张大千、陈少梅以此为据,共同创作了米芾拜石图,为石文化再添意趣。
宋朝科学家沈括,一生中珍藏了许多化石,除供自己欣赏外,更主要的是对其进行科学研究。他认为,那些鱼、蛇、蛤等惟妙惟肖的动物化石,是生物死后留下的,这比欧洲对化石的科学认识早了400多年。他还通过对分布太行山石壁间的螺蚌化石的观察,推论华北平原乃为昔日之海滨,得出了与现代地质学完全相同的结论。
   
唐宋两朝之所以出现如此众多的赏石大家,除了政治经济因素之外,石头本身体现的闲情妙趣也是重要原因。苏东坡有诗曰:坚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陆游亦有言,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以石寄情玩石励志,是宋朝赏石大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邝荣光与天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