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福志
所谓“会唱歌”的石头是一种特殊的奇石,学名称作响石或空石。其形成原理是这样的:在含菱铁质的泥质岩层里,分布着一些土质结核。当结核因某种情况露出地表后,菱铁质逐渐渗出外溢,并在结核外层形成褐铁矿壳,内部泥质因失水而体积缩小,并在泥质体与外壳之间形成空心,故摇之能响。据统计全国已发现“会唱歌”的石头有泸州的空心石、山东的木鱼石、北京的锅底石、河南的药王石、新疆的铃铛石等十余种,分布在20个省市,其中尤以四川泸州的空心石最为著名。
泸州空心石,产于古蔺、叙永等地,直径在3~40厘米之间,形状多为椭圆,也有扁平等形状的。据《泸县志》载,清朝时,已有文人置于书房观赏。上世纪40年代,在修建兰田坝机场时,发现了该石,并很快由机场的美国人带出我国。从此饮誉海外。国画大家张大千年轻时就非常喜欢空心石,上世纪80年代,居台湾40余年的大千先生,仍念念不忘家乡的文化特产。为满足老人的愿望,有关人士觅到一块长达
38厘米的空心石,并辗转送到张大千手中。1983年大千先生辞世不久,他的遗物被运回家乡四川展出,其中的一帧照片令人瞩目:只见大千先生白髯垂胸,怀抱空石,凝神端详,若有所思。大千先生酷爱空石,曾在四川家乡掀起了空心石热,并使这种“会唱歌”的石头名扬天下。(原载《天津老年时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