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性事件”
(2010-05-28 13:30:23)
|
|
据《中国电影大辞典》一书记载,艾霞(1912-1934),“左翼剧联”盟员,原名严以南,艾霞是她在上海当演员时所起的艺名。原籍福建厦门,1912年生于天津,后迁至北京,在圣心女校上学。1928年进入上海电影界。先后在南国剧社(田汉创办)、耐梅影片公司、天一影片公司当演员,参加了《脂粉市场》、《春蚕》、《丰年》等影片的拍摄。1932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曾主演《新仇旧恨》、《时代的女儿》等无声片。与其他女星不同的是,这位多才多艺的女演员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小说、诗歌、随感等各类作品,享有“作家明星”之誉。
1933年艾霞负责编剧并主演无声片《现代一女性》。这部影片叙述一个“希望用爱情的刺激来填补空虚的心”的女性在革命女性的启发之下走上“光明之路”的经历。这部片子公映后,受到当时黄色小报记者的攻击,加之爱情被骗及对现实的失望,艾霞于1934年春节吞烟土自尽,临终前她还写下了一首小诗:“今天又给我一个教训/到处全是欺骗/我现在抛弃一切/报恩我的良心”。艾霞死后,著名导演蔡楚生把艾霞的遭遇拍成电影《新女性》,来反击那些无德媒体和黄色小报记者,从而在上海电影界引发了“新女性事件”。片中女主人公韦明的经历,有自杀女演员艾霞等人的影子,影片通过韦明的遭遇和不幸结局的描绘,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社会现象。《新女性》于1935年公演后,由于触动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于是,饰演女主角韦明的阮玲玉便受到记者公会的无理围攻和黄色小报的诽谤,阮玲玉终因不堪其辱而自杀身亡。《新女性》竟然成了“新女性悲剧的生动呈现,阮玲玉人生的天鹅挽歌”。
艾霞与阮玲玉都是我国早期的电影演员和进步艺人,艾霞之死和阮玲玉的自杀,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鲁迅先生为此写了一篇著名的《论人言可畏》(《且介亭杂文二集》),谴责当时报章对女艺人私生活的“故意张扬,特别渲染”,痛斥强者对弱者的迫害。2009年7月24日
《天津老年时报》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