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云心与《东方时报》

(2010-05-27 13:15:41)
标签:

杂谈

分类: 旧报钩沉
沽上缘
吴云心与《东方时报》

侯福志

闲翻《东方时报》副刊,发现了一篇署名“天放”的小说——《冲喜》,经查阅《吴云心文集》,发现“天放”便是民国时期天津著名报人、作家吴云心的笔名,《冲喜》是吴云心的第一篇小说,这令笔者十分兴奋。

众所周知,吴云心曾先后在《天津商报》、《益世报》、《益世晚报》任职,尤以其主编的《益世报》副刊“语林”最为有名。解放后他一度任《天津工人报》总编辑。但是,吴云心的报人生涯却是从《东方时报》开始的,关于这一点却少为人知。

1926年,《东方时报》在天津复刊。吴云心考入该报,负责英文版校对。半年之后,由校对升任练习编辑。英文版停刊后,调到中文版当英文秘书。吴云心非常喜欢看副刊主编吴秋尘的“头条”,有一次,他模仿吴秋尘的笔法,写了一篇“头条”用笔名寄去,竟然在该报副刊发表。受到鼓励的吴云心自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在该报副刊连续发表了大量的小说和译文。

本来,《东方时报》由于有奉系军阀背景,所以并不为津城读者欢迎。但其副刊《东方朔》因为有众多名人参与而非常出色。《东方朔》有二十八位优秀撰稿人,被该报誉为“二十八名宿”。除北京的萨空了、宫竹心(宫白羽)外,还有“地道的天津人”戴愚庵、“卫嘴子”刘云若以及当时以笔名“天放”撰文的吴云心。

“冲喜”,本为民间习俗,其作用,说白了就是“避邪”。当人们遭遇天灾人祸之时,便习惯用结婚这种喜事儿,去冲淡一下悲伤的气氛。按照吴云心《八十自述》一文,由于作者“对愚昧的社会习俗特别反感,因此写了这篇小说,这是我的第一篇小说”。

《冲喜》描写的故事是一个悲剧。邻居张五爷得了肺痨,“瘦黄的面皮,一脸病容”。为了治好他的病,张五奶奶决定用给儿子娶媳妇的办法去“冲喜”。他们的儿子叫大锁,年仅十五岁。正处于少年的大锁,听到提亲的事儿,尚十分羞涩,“笑着跑到胡同里,和隔壁小牛儿弹球去了”。本想着通过娶媳妇的方式去“冲喜”,但结果适得其反,“张五爷的病并没有见好,仍旧是咳嗽、喘、发热,随好随犯。” 隔了三个多月,张五爷便死了。

这篇仅两千字的小说用“喜”开头,“彩棚高高地搭起来,对门十五岁的大锁要娶媳妇了”;以“悲”结束,“张家的院里又搭起了棚来,不过红的彩花,又变成白色了”。仅从篇什结构来看,虽为作者处女之作,但其演绎故事的技巧性已是相当老到的。当我们用心品读吴云心先生《阴山背后》等大部头著作时,我们仍然能够发现吴云心先生早期作品的影子。

除《冲喜》外,笔者还发现了《美术家》、《过新年》等作品。《美术家》亦为悲剧,描写一心想当“美术家”的使女秋菊,因为被太太嫁给了王顺,“很少有机会去接近自然的美景”,最后抑郁而死。相比之下,《过新年》还是比较轻松的,描写了大户人家的一对新人过新年的故事,通过除夕贴春联等细节描写,表达了作者“快乐的家庭,须有天伦的乐趣”的理想。

上述几篇小说均未收入天津市政协文史委编辑的《吴云心文集》,除《冲喜》外的两个篇目亦未见记载,因此,应当引起学者们的注意。1月29日《天津老年时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