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书诗吟三角淀
(2010-05-27 13:04: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桑梓纪闻 |
侯福志
三角淀,又称苇淀,在民间有东淀、西淀之称。原位于天津西北子牙河、北运河之间,向西穿北辰区到武清区西南部(王庆坨、汊沽港一带)。明朝蒋一葵著的《长安客话》上说:“三角淀在武清县南,周回二百里。”1751年,清康熙年间,修筑永定河南、北遥堤,三角淀则被囿于两堤之间。由于人烟稀少,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仍然呈现出“苇淀茫茫何处泊,一灯明处有渔村”的景象。张同书的诗句提供了这方面的佐证。 张同书,字玉裁,著名诗人。生于1878年,直隶(河北)雄县人,城南诗社(1921年由严修在津发起成立)社员、诗人。1909年“早游严范孙(即严修)尚书之门,并受诗文法于陈石遗、林畏庐两先生”。自1915年开始,长期寓居津门,曾在著名实业家周学熙家馆任教,与严修、赵元礼、高凌文等津门学者名流多有诗酒往来。 笔者多年致力于乡邦文献的收藏,曾在无意中收藏到张同书的《一沤阁诗存》(1930年出版),在该编年体诗集中,曾记载作者四次自雄县沿河乘船莅临三角淀,并留下四首涉及三角淀的精美诗句。笔者照原文抄录于后,供家乡读者欣赏。 第一首,为1923年秋末冬初所写。题目是《夜抵三角淀》:“隔溪村犬吠,夜气渐冥冥。魂挂将衰柳,波摇乍出星。霜浓汀草白,风历浪花腥。萧瑟陂田外,孤舟偶一停。” 第二首,为1924年秋天重阳节后所写,题目是《三角淀》:“东淀如斯大,恢恢纳百川。导河洋禹贡,敷土始尧年。风日相吞吐,沧桑几变迁。津沽人似海,此地水为天。” 第三首,为1927年初春所作,题目是《阻风东淀荏苒又年余矣追忆有作》:“疾雷破山风击岸,雍奴水上夜将半(三角淀即古雍奴水)。征衣湿尽雨如麻,蓦忆此时肠欲断。驹光掷我如飙轮,尘往年年挚此身。纵有田园归不得,况欲取禾三百捆。” 第四首,为1929年重阳节所作。题目是《重九日由家回津舟抵三角淀感作》:“雍奴水上浩无垠(淀为古雍奴水),日暮何从问水滨。巨浸汹汹吞钓艇,黑烟缕缕辨行轮(汽船往来不见踪迹,只有黑烟一缕弥漫太空而已)。饱尝艰苦成来往,偶狎凫鸥有主宾。老圃黄花天际树,回看应亦恼征人。” 清朝时期的一些县志,如乾隆年间的《武清县志》多有关于三角淀的记载,但清以后的民国时期却少有描述。张同书吟诵三角淀的诗句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也为研究三角淀的变迁史提供了形象化史料。 (作者:武清籍·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07年10月30日天津日报武清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