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云若的短篇小说

(2010-05-27 12:34:57)
标签:

杂谈

分类: 刘云若专区
刘云若的短篇小说

侯福志
2007年1月30日天津日报副刊
刘云若的短篇小说 
 
                 原载2007年《天津日报》满庭芳作者:侯福志
  2000年落成的北京现代文学馆,在第49号展位,陈列了刘云若的17部长篇小说,并冠以“社会言情大师”的称号。的确,当人们提起刘云若的时候,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他的社会言情小说。但笔者在查阅天津发行的老报纸时,意外地发现了刘氏散见于1927年的《东方时报·东方朔》中的一些其他作品,包括短篇小说、随笔及文艺评论若干篇,这些作品可以补足人们对其早期创作情况了解的愿望,从中也可以窥见这位小说大家多方面的文学成就。

  刘云若(1903—1950),字兆麟(一说兆熊),是天津著名的老报人和言情小说大家。曾先后任天津《北洋画报》、《商报画报》、《天风报》的编辑,1936年自己则创办了《大报》。其创作的小说有三四十部,大多数以天津为背景,以津味小说见长。上世纪80年代,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北岳出版社等相继出版过他不同时期的长篇小说,仅笔者收藏的就有《红杏出墙记》、《粉墨争琶》、《碧海情天》、《小扬州志》、《恨不相逢未嫁时》等多部,这些作品对于了解清末民初天津的风俗民情,是难得的形象化资料。老报人吴云心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自刘云若小说问世,天津报纸上始有天津人写的能与北平张恨水相媲美的小说。”可见刘云若在天津,乃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是非常之高的。

  刘云若出名是从1930年在《天风报》上发表的《春风回梦记》开始的,人们目前对刘云若的了解,也大多数局限在这之后的20年。而对于他更早时期的创作情况则知之甚少。刘云若刊于《东方时报·东方朔》的短篇小说有《德门寿母》和《赏下来的月饼》。《德门寿母》写沈二奶奶将其女儿大荣嫁给西窑洼七十多岁的财主发家致富,而自己也“进级”为沈二太太的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风趣,文笔简洁,反映世俗生活十分深刻,是他早期短篇小说的力作,从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看,堪称他早期的代表性作品。随笔《写于除夜》,以流畅的笔触,向世人倾诉穷人生活的艰辛,清新隽永,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文学概观》是目前已知刘云若较早的一篇文艺理论文章,对文学的概念、民族文学以及文学批评等问题均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如称文学是“民族的记号和国家的色彩,所以文学常带民族的思想和感情。”这些看法于今天人们看来,亦不无启迪意义。

  据吴云心先生介绍说,刘云若早期创作是从《东方时报》副刊《东方朔》开始的,因此,上述作品的发现对于人们全面认识刘云若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曾有学者称刘云若字为兆熊,而非兆麟,但据笔者查阅《东方时报·新年赠刊》,刘云若的一些文章的确署名为刘兆麟(如《文学概观》),因此,《天津近代人物录》一书中,有关刘云若字兆麟的说法并不能说是错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