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调艺人高五姑

标签:
杂谈 |
分类: 桑梓纪闻 |
靠山调艺人高五姑
2009-10-13 08:49:00 来源: 天津网-天津日报(天津)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侯福志
“年年儿都有七(呀哎)月七,嗨哎嗨哎哎嗨哎,天上的牛郎得会着织女……”这是著名的时调演员高五姑演唱靠山调《七月七》中的开头唱段。
靠山调(解放后称天津时调)原系修鞋匠人休息时,背靠山墙自娱自乐时清唱的小调。渐渐形成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具有词语通俗,腔调高亢,韵味醇厚、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小调。靠山调源于明、清以来的时调小曲,清末民初以来在天津码头一带的船夫、搬运工人、手工业者和人力车夫中传唱。20世纪初开始出现职业演员,最早登台的是京韵大鼓女演员赵宝翠,其后有高五姑、秦翠红、赵小福、姜二顺等著名演员。
高五姑又名高小芬,是靠山调的第一代专业演员,生于1883年。据贾立青《曲坛漫步》记载,高五姑是武清县人,另据《新凤霞回忆录》一书载,高五姑是直隶省武清县王庆坨人。
高五姑幼时被卖,沦落风尘。约在1897年前后,跟随弦师王宝寅学唱时调,3年后出师,并开始在天津的小广寒、中华、权乐、同庆等落子馆登台演出。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刚柔相济,抑扬合度”的演唱风格。很快,誉满津门,红极一时。她还根据自身嗓音条件,创造了以“讲究唱小花腔玲珑,唱悲调感人”为特点的著名的“疙瘩腔”,使其演出的曲目韵味醇厚,优美动听。拿手的段子有《七月七》、《妓女悲秋》等。出了名的高五姑,经常乘坐豪华包车出入各大戏园,还在天津的各商业电台现场广播。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百带公司为其录制了《七月七》、《喜荣归》、《妓女悲秋》、《哭五更》等多张唱片。王庆坨有八家大商人,亦都出重金尽捧高五姑。
高五姑的命运不好。1943年6月,天津《游艺画刊》载文称:“高五姑因人老珠黄落伍于花茶圈外……效力遭内外行之淘汰。”同年冬天,高五姑沿街乞讨冻死在“三不管”的清和街上。由于高五姑死时没有亲属,著名京韵大鼓艺人白云鹏出钱买下一口棺材将其安葬。白云鹏之义举至今为人称道。
(作者: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武清籍)
(本文来源:天津日报 )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img07/end_i.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