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自己在教育这一行业‘混’了十余年了,今天推行什么模式,明天倡导什么思想,感觉像是在一味的跟风,学校也在这一股股风气中,制度粉墨登场,层出变化。渐渐地心似乎惫了,于是搁置那些条条框框,走子的路。
当下我们此处的教育,就是多年不聘任,这一点让自己看不到希望,不再有什么奢求的心境,渐渐回归平淡,回归踏实,不再为职称,为聘任而一心钻研,什么名利,什么荣誉,挖空心思去取悦领导,投机取巧应对成绩。为获得一次‘露脸’的机会精心的包装,什么公开课,什么领导检查,让一切卸下‘华丽’而‘虚伪’的面纱,以真面目识之。
一切诚心转向学生,不再用外在‘艳丽’的外衣悦目,而是由高档的‘饮料’转入‘白开水’,尽管不上档次,但教学要的是实实在在,如同过日子,天天饮料,咖啡,毕竟不现实,不科学,不能堂堂如‘公开课’‘优质课’,为调动学生而奖励礼物,为讨好评课老师而魔术般,设计那些离奇的情结为了所谓的生动,教师像演员一样的煽情,选出多彩多样的画面,优雅的音乐背景,一堂华丽而华美的课,但是华而不实,隐患还要后补,课堂不是天天‘盛装’上场,不能只给别人看,要踏实,不折腾,不矫情,天天白开水,是日常的永恒,求的自己身心愉悦,学生的正常学习。有时候,感慨那些名利的追逐何时消停,消停意义是受惠自己的学生。
领导们最大的布施因该是为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而制定有效地奖励机制,来激活教师们为踏实高效的课堂而精心劳作。职称与工资挂钩,殊不知,在这一制度的推行,渐渐变味,领导因职位近水楼台,终会先得月,于是荣誉轻易纳入囊中,,有心的群众,一心钻研‘领导’,也能名利双收,领导家属们,也能肥水不外流,自是轻易硕果累累。可怜一线教师,真实行事,遵从制度,但条条框框,怎么会不掺杂人情?最后一场空,挫伤的是劳动者的真心。
此制度在日益暴露出它的弊端,群众齐呼废除这种‘职称评定’制度,当现实的路确实步履维艰,利益触及的是‘官僚’,决策者的他们,岂能为自己打翻饭碗?再者,岂是一朝一日之事?绩效工资随之出台,意向是倾向一线教师,有的地方实施了,有的地方夭折了,实施的地方,纰漏百出,问题多是与职称制度的问题雷同,不怎么体现劳动的价值,夭折的地方,没有事实,问题重重。在当今,干与不干,干好干孬,一样,就是有职位与没有职位不一样,有职位的是高等民族,水深火热的是‘百姓大众’,感慨着‘当官只为民做主’的时代,已经远离了,‘阶级’倒是日渐明显起来,部分官员的专政明显起来。
大的方针,小人物的自己是左右不了的,自己的心还是可以左右的,就让自己回归纯粹,纯粹做事,让自己的教育工作,实实在在,教书,驱散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愤懑,多用时间来考虑教材,考虑学生,考虑课堂。如今的课堂在自己改变心态后,变得踏实了,少了浮躁,少了心灵附加的‘功利’,更和谐了。泰戈尔说:鸟的翅膀系上了黄金,就飞不高了。只是深有体会,当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教师,摆正了心态,在课堂上更能发挥才智,因为思维是开放的,没有什么负荷。课下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教育学在宽松中,一切自然而纯实。我做不了名师,但魏书生的话,让我认识了自己:“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多琢磨事,少捉摸人;多用时间来瞻前,来实干;少用时间去顾后,去空想。名师的境界就是高远。”
老子说:大道至简。我的感觉也是如此,教育的内涵也尽在其中。教学形式的多样,课堂也难免会用时过多,偶尔也会本末倒置,或驾驭的课堂不尽心意,但教师心态的平实,精心,净心,是学生受益的土壤,这是一种教育的力量,来自教师的感获。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一种教育力量。”相信这种力量,才是教育真正所需要的。
什么时候,有一种合理的制度,真正让教师们浮躁的心回归踏实,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受益。人不是在无奈和消极中回归,毕竟积极的心态,充满希望的梦想,更能推动,和创造奇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