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总要经过岁月的洗礼,才能散发出成熟而坚强的魅力。当一个男人的人生经验变得丰富,做人处世自然会沉实稳重、冷静细心,假如他还有事业、有家庭、有上进心,甚至有骨气有责任心,那当然就会被认为是好男人的代表。符合这些条件的名单中,影帝张家辉绝对会名列前茅。
只是,人生经验给男人带来的坚强,有时也可化身为一种具爆炸性的威力,逼使他义无反顾地锁定目标,甚至脱胎换骨,在别人眼中,完全变成另一个人。别人可能永远不会看到铁汉内心,那保留着脆弱柔情的角落,而张家辉在新片《大追捕》中所饰演的王远阳就是这一类令人摸不透的人物。
张家辉从影二十多年,从饰演无赖小子到硬汉狂徒,演技越来越老练,近年多次出演警匪片,硬汉的形象更深入人心,新片《大追捕》是他再次向高难度挑战的作品,也是多年磨炼的成果。他为电影中的一个场面,用半年时间节食修身并苦练出一身肌肉;为演好哑巴的角色,不断琢磨自己的演绎方法,态度极其认真。《大日子》有幸能与这位影帝聊上半天,从电影探讨人生、处世及生活的课题。
悲剧人物的脱胎换骨 /
张家辉首先说明《大追捕》并不纯粹是一般的警匪追逐片。“警匪片只是这部电影的包装,它要讲述的是关于亲情的问题。”他说。
张家辉在故事中饰演一个本来家庭背景不错的温文年轻人,但他的女朋友在一次事件中身亡,他便成为嫌疑犯,由于一切客观的证据都指向他,于是被判二十年监禁。他顿时要面对监狱中复杂的环境,加上家人对他的罪名感到极度蒙羞,而且没有朋友,争取上诉又无用,人开始变得歇斯底里。
“可以想象,这个角色在龙潭虎穴的环境中,不断受到其他囚犯的欺负折磨,在种种压力下,他甚至尝试自杀,可是自杀不遂却变成哑巴。”人被逼迫到一个极点,反而令他找到继续生存的目的,那就是要报复,出狱后跟由任达华饰演的疯狂警探展开连场追逐战。
地狱式训练塑造病态角色 /
张家辉为了饰演这个危险重犯,不惜在开拍前六个月疯狂节食及进行地狱式的运动,务求锻炼出一身铁人身段。“我理解到这个人物在精神上的压抑,他为了生存要学习搏斗,自然要锻炼,所以我需要塑造身型,练出有线条的肌肉。”
“我的原意并不是因为美观而健身,而是我要自己瘦到出现病态的感觉,因为这样特别会有一种爆炸性及伤害性的感觉,一个带点神经质的人在你面前,令你觉得危险的效果,于是我便开始建立这个形象,哪怕只是为了拍摄一场狱中殴斗的场面。”
曾经试过健身的人都会知道,要达到很瘦而又健壮的效果是很困难的,张家辉首先要节食,严厉管制自己的食量及菜单,到了一个身体负荷不了的地步,更出现过好几次面青唇白、满天星斗的感觉,但并没有阻止他继续锻炼。“我张家辉这个人,就像追逐老鼠的猫,一旦锁定目标就会不顾一切奋勇向前。”
演绎一个沉郁受冤的哑巴 /
对张家辉来说,锻炼身体并不是演绎这角色最大的挑战,挑战最大的反而是要演好一名哑巴。
“我收到剧本之后,很快就会启动工作机制,就是时时刻刻都将生活的片段跟戏中的角色连接起来。半年的准备其实很充裕,慢慢让我理解剧本,投入角色。”他说,“虽然我没有对白,但我的行为,加上我的肢体动作,都能助我去演绎一个沉郁及受冤的哑巴。”
观众可期待这是一套充满情感的电影,而张家辉也深信,情感能停留在观众的心里,给他们较长久的记忆。“到时能否打动观众,当然还要配合许多后制的工作,例如剪接、配乐等,但我也很期待首映那一天跟大家一起感受片中的情怀。”
发掘真相应用心去观察 /
《大追捕》导演周显扬曾经说过:“能用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孔闻到的,都是表象,是片面的东西。若想看到事物的全部,应用心去看。”对此,张家辉绝对认同。
“对于人性的认识及对真相的了解,打从我入行以来,就已经明白到要从多角度去理解事情。”张家辉说,“例如时事新闻,很多事情都不能从一两篇报道中解释清楚的。那究竟真相是什么?我会尝试换位思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理解事情。”
“那就好像电影中任达华所饰演的警察,他会寻根究底,找出事情背后的原因。而我的角色最初被这个世界离弃,到出狱后,反而他决定孤独地离弃这个世界,而警探却成为唯一明白他、理解他的人。”
不断追赶的演戏人生 /
张家辉绝对是一个热爱演戏的人,更直言自己无法不演戏,可是,却说不出自己有什么清晰的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我经常会搞不清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会保持一个不断追求的态度,也不会放松自己的斗志及能力,但我为什么要追逐,我也不太清楚。”
“或许我就是太像那追着老鼠的猫吧!如果不演戏,我应该活不下去。”他解释道,“因为我实在不懂得做其他事情,如果不演戏,到时应该也要考虑退休吧!”
张家辉的大日子 /
“大日子应该是一些Precious
moments,未必是万人轰巷、热闹非常,但却会有触碰心灵的感觉。”
“有时可能是生活中一些零碎的片段,例如看到太太跟女儿玩耍的情景、女儿成长的一些琐碎事,这些都是我的大日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