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减副风潮中 有多少官员会寻死觅活?

(2009-04-26 09:17:37)
标签:

副职

风潮

官场

官员

调研员

吉林省

杂谈

分类: 原创杂谈

自今年112日中组部、中编办下发《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后,吉林省首开先河,吉林省免去6位省政府副秘书长的职务。

这年头,不独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患有“臃肿症”,大型国有企业和高校同样如此。领导班子中,往往存在一正多副,少则四五个,多则八九个,甚至超过两位数的。国家行政学院的一位教授说,副职过多,是占用国家资源。此种说法,实在太客气了,用“严重浪费国家资源”形容之也不过份。较之以前,现在的“官本位”现象不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变本加厉地得到了加强。官位代表着一个人的地位,代表着一个人享受的各项特别待遇,而这地位和待遇,是作为非官员的各种技术干部和学术专家们享受不到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培养高级人才,从事学术研究的高等学府,会沦为官员充斥校园的衙门化的原因所在!

吉林省在贯彻中央精神上开了个好头,各地也都开始有所动作,但问题是,副职减下来后,是否意味着办公费用和成本也会跟着下降呢?我看未必。按照目前官场上能上不能下的通行做法,人虽然被从领导岗位上减下来了,但其待遇却没有多大的改变。一个处长,从领导岗位上下来,往往会给他一个“调研员”的名头或身份,而其处长的待遇仍然不变。这种做法,在官场上很普遍。我们中国人是很要面子的,尤其是领导干部,更是要面子。你让他从领导岗位上下来,也就等于让他面子上下不来。有时候,这虚无的面子,甚至比他的命还重要。为此之故,各地的组织部门就来个折中的做法,意即给“下岗”的官员们一个台阶下,虽无领导之权,但有领导待遇。

但即便如此,也会有剑走偏锋的官员想不开的,也有寻死觅活的现实事例存在。前一阵网上热议的陕西一副处级女官员,因为被调离领导岗位,做了副处级的调研员之后,仍然不能化解开,于是上演了一出服毒自杀,寻死觅活的闹剧。我不知道,如果在中组部的统一部署下,在各地减副的风潮中,会有多少把当官看得比性命还重要的官员们,会以这位女官员为榜样,采取极端的方式寻死觅活?但只要不改变目前的官场生态,这种事例还会发生的。

也许有人会问,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为什么不早点制定规定,规范领导班子职数?为什么非要等到副职不断壮大,臃肿不堪的时候,才想起要减副呢?这不是让那些已经到了副职领导岗位的官员们骑虎难下了吗?对于领导班子职数,究竟有没有具体的明文规定,不得而知。我想,即便有,各地也不会怎么遵守的,他们会以各种借口和理由,增加副职人数。而增加的副职,往往不是因为工作需要,而是人情关系,搞官场平衡的结果。

如何根除副职“臃肿症”,靠正职提议,其他人附和的选人用人方式不行,靠形式上的公开竞聘,而实际上用人大权仍是正职说了算不行,必须根据此种症状,痛下决心,对症下药。在领导职数的规定上,应该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选人用人上,要真正做到公开竞聘,要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选人用人的良性机制。如果机制不健全,或者允许病态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存在,那么,其结果必然会患上副职过多、过滥的臃肿之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