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激励考核制度为何被老师们投机取巧?
(2009-03-21 13:06:10)
标签:
教育激励考核奖金课时绩效 |
分类: 原创杂谈 |
我们培训部门曾经对老师们的考核比较公道,考核的系数也比较高,每当有奖金的时候,老师们都能拿到平均数以上。可不是什么时候,有人念起了歪经,说什么要细化奖金考核体系,将老师和管理人员的奖金分开考核。这考核的具体办法是,一定时期的出勤和绩效两部分,其中,出勤占6成,绩效占四成。这样一来,由于管理人员没有一个绩效考核标准,比较笼统,因此,他们的奖金可以百分之百拿到手。而老师们的绩效主要以课时衡量,这样一来,课时少的或没有课时的老师就拿少拿那40%的奖金,或者一分拿不到。而这课时的折算也很有意思,改作业,批卷子,出试卷,都可以这算成课时,为了鼓励老师多发表论文,论文也按国家级、省级、局级等级别分别按比例这算课时。
如此一来,管理人员只要负责好自己的那些日常工作就可以了,奖金没有被克扣之虞。可老师们就不同了,要是机会不好,没有上课任务,只能拿到60%的奖金。而领导们在保证自己的奖金一分不少,甚至超出了一般人员很高的情况下,竟大言不惭地说什么“要向教学一线倾斜”,实际上老师应得的都没有得到。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简直是欺人之谈!上有政策,那下就得有对策,不然,老师们就得像被人捉冤大头一样,谁人都不能确保自己不被捉弄。为了不被捉弄,老师们就得使出各种章法。你不是规定发表了国家级论文的可以拿到每百字1个课时吗?那我就掏钱发表,只要见报或者杂志了,我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得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课时。单靠自己的能力发表的有没有呢?有。但有的时候,时间上来不及啊!等你的文章出来了,那黄花菜早都凉了,你的奖金早就被人家扣了去。
用来激励老师们的考核制度何以会被投机取巧?这不能不从这个考核制度本身找原因。制定制度的人,首先考虑到了这个制度对他没有什么利益损害,这个制度对那些人的利益没有损害呢?是那些管理人员。而制度对什么人的利益有损害呢?是无权无势的老师,他们很自然成了任人宰割的弱势群体。若要不被宰割,那就得利用制度本身的弊端,尽量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老师们也有个横向比较,看到那些在管理岗上的人,一岗多人,人浮于事,拿到的奖金则一分不少,心里肯定不服气,有想法。
让人投机取巧,滋生盗心的考核制度,绝对不是什么好制度,不但激励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反而犹如一剂腐蚀剂,侵蚀一个集体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