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心得

(2009-03-18 15:13:4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心得

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

一.练习题

1、动物园的饲养员把一些香蕉平均分给予7只猴子或8只猴子,都正好分完,这此香蕉至少有多少个?

2、一种长方形的地砖长24厘米,宽18厘米,用这种地砖铺成一块正方形地,至少需要多少块地砖?

3、某兴趣班不超过60人,8人分一组多1人,6人分一组多1人,12人分一组还多1人。这个兴趣班可能有多少人?

4、有一排路灯,原来每两盏灯之间相距8米,现在要改成每两盏之间相距12米,如果第一盏灯不动,那么至少再隔多少米可以有一盏灯不移动?

5、在400米的街道上布置节日彩旗,从起点开始原来间隔10米插一面彩旗,现在改为间隔15米插一面彩旗。如果起点的那面彩旗不移动。有哪几面彩旗是不用移动的?

6、公路一边共有水杉树52棵,每相邻两棵之间的距离原来都是8米,现在因树显得较密,要改成12的间隔。如果起点的树不动,那么不需要移动的树还有多少棵?

7、一种电动机上有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分别有52个和28个齿,当其中的某一对齿再次相遇时,这两个齿轮至少各自转了几圈?

8、假期中,王老师每4天到校一次,赵老师每7天到校一次。如果7月10日两人同时到校,下一次两人同时到校是哪一天?

9、小方家每3天需要送一桶水,小红家每5天需送一桶水。5月3日正好两家都需要水,下次是几月几日两家都需要送水?

10、早晨5:08时,2路车和33路车同时从中华门发车,2路车每隔8分钟发一辆,33路车每隔10分发一辆,至少几时几分两路车又一次同时发车?

11、水果店有一些苹果,营业员把它们分装成3千克一包、4千克一包或5千克一包,都可以正好分完。这些苹果至少有多少千克?

12、同学做操,每4人一排、6人一排、8人一排都余3人。已知班级人数在50-60之间,这个班同学有多少人?

13、某兴趣小级分组做实验,如6人一组余5人,如9人一组也余5人。该兴趣小组至少有多少人?

14、同学们参加团体操表演,8人一队少1人,9人一队也少1人,10人一队则多9人。至少有多少人参加团体操表演?

15、有一盒巧克力糖,7粒一数余4粒,5粒一数少3粒,3粒一数正好。这盒巧克力糖至少有多少粒?

 

二、教学心得

1、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从根本上去分析,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知道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求出来的那个数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如:一种长方形的地砖长24厘米,宽18厘米,用这种地砖铺成一块正方形地,至少需要多少块地砖?正方形地砖的边长是24的倍数,也是18的倍数,就是24和18的公倍数。[24,18]=72,这个72表示的是正方形的边长是72厘米,而不是72块地砖。求地砖的块数是要用:72÷24=3列,72÷18=4行,3×4=12块。同时,可以进行画图,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2、练习题中4、5、6是一组对比题,都是讲的物体间隔进行改变的问题。但是中间又有细微的不同:(1)4的问题是求间隔几米不需要移动?5的问题是哪些彩旗不用移动?6的问题是几棵树不用动?(2)条件中5告诉的是总的长度是400米,6中告诉的是共52棵树,要自己求出总的长度。

3、有的题目比较不易理解,要在课上重点讲解,如第7题(在同步探究上出现的):两个齿要再次相遇,大齿轮上那个齿就必须走过的路程必定是52的倍数,小齿轮上那个齿就必须走过的路程必定是28的倍数,所以52的28的最小公倍数364表示的是至少经过364个齿,那一对齿才会相遇,要求圈数还要:364÷52=7圈,364÷28=13圈,答:大齿轮至少转了7圈,小齿轮至少转了13圈。

4、练习题中的8、9、10都是求的再次同时的问题,一定要先求出间隔的时间(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拿间隔的时间要加上第一次同时进行的时间。

5、有的练习题中求的是3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书上没有做详细的介绍,但也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写法如[3,4,5],求的时候先求其中较大的两个数4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20,再求20和另一个数3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20就是3、4、5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6、有的题目中要对其中某些句子加以改变,才可以解决。如第14题中“8人一队少1人,9人一队也少1人,10人一队则多9人”,要把最后一句“10人一队则多9人”改成“10人一队则少1人”,这样的话,就可以先求8、9、10的最小公倍数再减去1。又如第15题中“7粒一数余4粒,5粒一数少3粒,3粒一数正好”,可以改变成“7粒一数少3粒,5粒一数少3粒,3粒一数少3粒”这样就是先求7、5、3的最小公倍数再减去3。

 

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一.练习题

1、有两根钢管,分别长36分米和16分米。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而且没有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多少分米?至少截成几段?

2、把一张长120厘米、宽100厘米的长方形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没有剩余,这些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把47块糖和39个果冻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结果糖剩2块,果冻剩4个。这组最多有多少位同学?

4、一块长方形木板长20分米,宽16分米。要锯成相同的正方形木板,要求正方形木板的面积尽量大,而且原来木板没有剩余,可以锯成多少块?每块正方形木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5、王老师把25本作文本和39本数学本分给第一组的同学,结果作文本多1本,数学本多3本。第一组最多有多少位同学?

6、两个小朋友用96个红花片和72个蓝花片串花环,如果每串里红花片和蓝花片的个数要分别相同,那么每串花环里至少要几个花片?

7、某班有男生27人,女生18人,全班同学去划船(男女生分船坐)要使每条船上的人数都相等,每条船最多可坐多少人?至少租几条船?

8、把50个果冻和34块巧克力分别平均放在几个果盘内,结果果冻剩2个,巧克力还差2块。最多有几个果盘?每个果盘里有几个果冻、几块巧克力?

9、把一张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且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最多可以剪多少个?最少呢?

 

二、教学心得

1、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从根本上去分析,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知道两个数的最大公数求出来的那个数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如:有两根钢管,分别长36分米和16分米。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而且没有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多少分米?至少截成几段?题目中告诉我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且没有剩余,就是说每段的长度是36的因数,也是16的因数,就是36和16的最大公因数。(36,16)=4,4表示的是每小段的长度是4分米。要求段数还要36÷4=9段,16÷4=4段,9+4=13段。

2、第6题中的题目意思有点含糊 ,实际上是说每串上有两种花片,即红花片的蓝花片,每串的红花片的个数是一样的,每串中蓝花片的个数也是一样的,而红蓝花片的串数是一样的。所以串数既是96的因数,又是72的因数,所以(96,72)=24,这个24表示的是24串,每串红花片的个数是96÷24=4个,,每串蓝花片的个数是72÷24=3个,一串中共有4+3=7个。

3、第9题中出现了两个问题,最多和最少,学生就被弄得晕头转向了。老师要加以指导:最多,就是剪成的正方形的个数最多,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要最小,边长也要最小。最小边长就是1厘米,因为题中告诉我们是整厘米数。所以是:18÷1=18列,12÷1=12行,18×12=216个。最少,就是就是剪成的正方形的个数最少,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要最大,边长也要最大。但边长还应是18的因数,也是12的因数,就是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所以:(18,12)=6,18÷6=3列,12÷6=2行,3×2=6个。

4、学好了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练习中就会出现混淆,到底是用最大公因数求呢,还是用最小公倍数呢,有的同学会出现猜测的情况,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要引导学生从题目本身出发,从理解的程度去思考,而不是盲目的猜测。同时加以画图等各种辅助手段来解决,就容易多了。比如题目的经常出现用小长方形来铺正方形的地,也会用大长方形来剪小正方形,只要学生一画图,关系就一目了然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