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的小艺,自认为不喜欢结婚,不喜欢小孩,生性向往自由。于是,当她在陌陌上认识30岁男经理郑某之后,不到两周就决定和他同居。就算郑某坦然告诉她,自己喜欢体验不同的女人,现在只是和她玩玩,但小艺依然“没愤怒也没在意”,觉得自己并不在乎这一切。
直到她流掉两个孩子,事情才出现180度大反转。手术第二天,郑某搬家,见小艺躺在床上,就责怪她没有帮忙,让她先回家,然后发来一个666元的红包,从此人间蒸发。小艺被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晕,原来“对感情拿得起放得下”的信念,现在也被抛到九霄云外。现在,她一心一意想找回郑某,问个明白,但郑某早已杳如黄鹤。
这是一段年轻的恋爱,也是一段失败的恋爱。但是,它对于小艺的成长依然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它具备一个恋爱常见的功能,即:让你内心不被承认的需要浮出水面。
很多人内心都存在不被承认的需要,这造成了他们的行为前后矛盾。例如,一些女人不承认自己需要专一的男人。所以,她们明知道对方有配偶或者很花心,但还是会开始关系,宣称“相爱就好,我不在乎”。然而,随着感情发展,她们的投入越来越多,原来那些“不在乎”就会变成“很在乎”。她们会越来越介意对方陪另一个女人,很少来陪自己;或者,她们变得很想结婚,想独占这个男人。
这种前后矛盾的根源,在于需要的压抑和释放,和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就拿上述女人来说,她们可能在童年爱的竞争(例如和兄弟姐妹的竞争)中遭遇过挫折,无法获得父母应有的关注。长大后,她们容易自卑,并且强烈渴望关注。为了达到目的,她们可以压抑掉“我需要专一”这个“高要求”,只求这个男人“对我好就行了”。
这也是上文小艺的情况,她认为自己不需要郑某专一,不在乎郑某花心,只要他肯照顾自己就好了。她的压抑是如此之深,乃至她意识上很肯定自己能够“好聚好散”。
但事实上,她做不到。因为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恰恰会激活童年的情结。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极度害怕失去关注,成年后,当她爱上一个人,她的害怕迟早会冒头,会怕失去这个男人,会希望他永远关注自己——这时,她对于“专一”的需要就会变得压抑不住,会进入她的意识,让她为他的始乱终弃感到痛苦。
这是悲剧,但同时也是成长契机。当小艺这样的女人真正承认她需要“专一”,起码,下一次恋爱,她们就会去选择一个靠谱的男人,而不会再被内心的压抑带往黑暗了。
周公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