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本人的婚姻出现一种新形式:卒婚。是指夫妻到了晚年之后决定分开居住,实现各自的梦想,同时保持婚姻关系,定期安排见面。
虽说是“夫妻共同决定”,但很多时,卒婚是由妻子提起的。这些女性在年轻时按照日本传统在家相夫教子,缺乏自我空间。到了晚年,她们不愿意再蹉跎岁月,但又不想失去家庭,于是就生出了“卒婚”这个折中的方式。
任何一种婚姻形态的诞生,都是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改变的结果。卒婚也不例外。从前的日本女性没有在晚年把丈夫“卒”掉,是因为她们地位太低,没有经济收入;而且“放弃照顾丈夫”也不被社会认可,敢于破格的女性不但很难生存,还会被人指指点点。但现在,日本从政府到民间都会相应开展提高女性地位的运动。在家中,掌握财权的女人越来越多;在社会,支持她们拥有自己空间的声音也在加强。于是,卒婚就作为一种新的婚姻形态,在经济和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女性考虑卒婚,也在倒逼男性调整态度。
首先是“黏妻族”开始恐慌,他们平时缺乏兴趣爱好,也没有什么朋友,退休后总爱象橡皮糖一样黏着妻子,让妻子喘不过气来。放在过去,这种生活尚能维持;但现在,“黏妻族”不得不直面自己匮乏的人生了。
此外,许多不那么黏妻的男性,对于卒婚的出现也会产生危机感。于是,情感专家和媒体开始介绍“如何避免被卒婚”的秘诀,强调男人平时要分担家务、尊重妻子、聆听对方的想法……这些在过去被视为“缺乏男子气概”的事,如今正为日本的婚姻增添更多暖意。
这是个好现象,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当客观条件改变时,婚姻的状态往往也会随之改变,需要夫妻及时作出调整。常见的改变时间点包括——
过惯二人世界的夫妻迎来新生命:这时,夫妻的压力会骤然增加;同时对于彼此的关注和支持却容易减少。
某些充当“敌人”的家庭成员离去:例如媳妇习惯把敌意指向婆婆,把一切不如意都归咎为“婆婆和我们同住”。当婆婆离开家庭,媳妇的敌意找不到对象,就容易不知不觉指向丈夫,冲突会“无缘无故”变多。
失业、破产、重大疾病:患难降临时,过去被掩盖的夫妻问题会变得突出。
退休、衰老:大脑退化和死亡焦虑容易让人脾气变坏,易激惹,多猜疑,需要及时治疗和彼此包容,才能应对这一波接一波的改变。
周公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