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加盟一档综艺节目,谈到在家分工时说,霍启刚很喜欢整理东西,经常问“有没有什么垃圾要扔的”——于是,这单新闻的标题就变成“霍启刚有整理癖”。
癖,听起来是一种病,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有整理的爱好。生活中拥有这样的伴侣,会把家居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一点,经常让不爱做家务的人很难理解:整理东西,真的这么有意思吗?
在心理学中,整理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常和我们内心的动机挂钩。有些爱整理的人,本身的控制感比较强。他们将家居的无序、凌乱看成失控,会很看不惯,一定要收拾得整整齐齐,才能体验到“我的世界是可控的、有规律的、稳固的、安全的”。这种人比较习惯规则和秩序。如果各方面功能发展得好,他们会成为优秀的管理者,给予团队清晰的制度、明确的条令,让运作变得相当高效。
另外一些爱整理的人,给物品分门别类放置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梳理自己的情绪。心烦意乱时,他们会跑去收拾衣柜、洗碗、重新摆放家具,在这个过程中会慢慢平静下来。最后看着整洁的家居,心情也会阴转晴。他们把“自我抚慰”功能寄托在“整理”上面,很可能是成长过程中,“整理”曾经给予他们大量的正面体验,比如获得表扬,或者是,做家务能够帮助他们暂时逃离纷扰的家庭气氛,获得一段宁静时光,等等。长大后,他们就习惯用整理来愉悦自己。
整理癖,如同轻微的强迫、洁癖、恋物一样,只要不影响自身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就应该被视为人类进化出来的生存智慧。毕竟,在这个乱糟糟的世界里,保持好心情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我们仅仅是整理一下东西就能获得快乐,这样的癖好,有什么不好呢?
周公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