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县永固镇一个乡村,一对老夫少妻共同生活了20年。本来感情不错,生育有5个儿女。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抚养子女压力巨大,两人难以排解,就时常爆发冲突。
只道是贫贱夫妻百事哀。于是,妻子阿芬就想到去外面打工,缓解经济困难。但谁知,丈夫阿杰竭力反对,生怕妻子到外面就会红杏出墙。他多次阻止,但无奈阿芬坚决要走。为此,阿杰写下了一纸休书:
“因妻子阿芬独行专断,不听规劝强行要出外做工,恐其在外有变,有辱家声,特立此书休之,今后不准阿芬再踏入家门半步。”
后来,怀集法院得知此事,发现两人都不想分开,就通过调解让他们和好如初了。
这个丈夫阿杰的分手形式——休书,虽然让现代人啼笑皆非,但他这种先下手为强的态度,却是让人十分熟悉的。读着休书,似乎就能看到他话里的逻辑:“为防止你不要我,我先宣告不要你,这样,我似乎也好过一点了。”
难怪有人笑:“分手痛苦不痛苦,关键在于你是关系的终结者,还是被终结者。”
这么说来,主动提出分手的一方,相对来说,就一定比较舒服咯?——其实不然。当两人经历过很深的感情交流,要面对分手的时候,通常都会勾起内心的创伤。然而,因为每个人的创伤点不同,所以抚慰的方法也不同。对于有些人来说,主动提出分手,的确能够抚慰他们;但对于另一些人,却可能雪上加霜。
例如,有些人心底最大的创伤,就是认定“我是不值得爱的”。这时,如果他们被人甩了,就会印证了这个认定,“看,我就是不值得爱嘛!”,这份印证会让他们痛得死去活来。但如果他们主动甩别人,就有了把“不值得”抛给对方的意味,“谁说我不值得爱,你才不值得呢!你不值得,你妈不值得,你全家都不值得!”这样他们的感觉就会好一些——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些内心自卑的人,都经常主动说分手。
但是,如果一个人心底最大的创伤,是“内疚”,主动说分手就会要他们的命。因为这等于要他们背起一系列的责任,“因为我提出分手,对方很难过,我是不是很对不起人家?我这人真是坏啊,怎么能这样伤害人?我真不是东西!”这种强烈的内疚感会吞噬他们,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这种人往往不会主动提分手。就算他们很不喜欢你,也只会逃避、沉默、不接电话不见人,拖得你心力交瘁,但就是没个痛快的了断:“我们分手吧!”
这两种人自由组合,就会变出很多花样来,主动+被动,也许大家都痛快些;被动+被动,很可能不了了之;主动+主动,因为大家都要占那块“我先说”的地盘,可能就会引发一场骂战,“是我不要你的!”“才不是,是我!是我!”“是我!”……总之热闹便是了。
周公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