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长春有记者对5家养老院作了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您最不想听到儿女说的话是什么?”对此,一部分老人填写了:“你别管我!”魏女士就说,自己两个女儿,个人问题迟迟不解决,她每次打电话催,孩子总是各种搪塞,逼急了,就说:“你别管我!”
魏女士形容,听了这话就像刀子剜心一样。“我是她妈,我不管她谁管?再说,我这也是惦记她啊!有时候挂断电话,我偷着掉眼泪,觉得我这个当妈的不称职!”
报道没有提及老人儿女们的回应。但我相信,虽然老人很委屈,但儿女撂下一句“你别管我!”,也有他们自己的无奈。孩子长大后,他们的抉择,老人不一定理解,却非要去左右,这未免有些强人所难。而且,儿女都是成年人,有独立意志,老人却一心指望孩子照自己的意思去办,这样的不尊重与控制,哪怕包裹在“我是为你好”的糖衣里,依然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就是两招,像魏女士的孩子一样:第一招是退缩,搪塞,希望老人知难而退;如果不成,他们就只好使出第二招,撂下一句重话,生硬地把老人彻底拒绝了,“不用你管,我什么事你都别插手!”——让老人伤心的,正是后一招,他们感觉自己完全被排斥在孩子的世界外了。
有没有温柔一点的应对呢?这让我想起自体心理学一句著名的话:“不含敌意的坚定,不带诱惑的深情。”其中,前一句就是关于“如何在亲密关系里划定界限”的。
在亲密关系里划界限,通常想达到两个目的:一、通过界限保护自己的原则、隐私、自主等等;二、不会对亲密关系造成创伤性损害——而“不含敌意的坚定”正好满足了这两点。
首先,它强调了“坚定”,比如儿女不想老人插手婚事,他们可以坚持,“妈,这是我的事,我有主张,你不要管。”老人也许会揪住不放,但“我”自巍然不动
。
但同时,它更强调“不含敌意”,这意味着,语气是可以平和、不带感叹号的;划开界限后,对于老人的爱是不会消失的,不说这个,大家还是可以亲密地说别的;老人因为“不让管”而失望发脾气,这些情绪是可以被关注和包容的;电话是常打的;过年过节还是尽量团聚的;其他事还是和老人商量的;对于老人的生活是很关心的……
“不含敌意的坚定”,目的是让老人了解亲密关系已经变化了——孩子长大了,独立了,有些地方必须放手。但放手了,你还是可以享受到孩子的爱。
运用这个原则,会帮助亲密关系比较平稳地形成新的边界。虽然这个过程中,双方还是会有一些焦虑,但边界一旦被双方认可,关系就随之升华,能从之前的争吵中解脱出来,走到一个让双方都舒服的境界之中。
顺便提一句,面对各种侵略式的催婚、催生娃、催转工……这个原则,都值得一试。
周公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