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一名姓阮的55岁男子,和张姓妇人传出婚外情,多次幽会。一天,读高职的女人借父亲的电脑,无意发现里面有一段性爱短片,只看见张妇的脸部,但看不到男人的脸。她恨父亲背叛母亲,立即把这件事告诉母亲,并和母亲联手,在一个月多后将父亲和张妇逮到,控告2人妨害家庭。
但在检方侦办时,由于短片没有显示男人的脸,而且逮到2人时又是衣衫整齐,检察官一时无法下定结论。这时,阮姓男子的女儿“大义灭亲”,当场指证片中男子“左手有疤、腿部有痣,一眼就认出是父亲”。凭此,检察官决定追究2人妨害家庭的刑责。
在这个案例里,阮太太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她一听到女儿的报告,立即决定和女儿一起抓奸并起诉,可见她和丈夫的矛盾由来已久。但因为种种原因,她没有亲自去处理完自己的婚姻问题,而是让女儿感染到她的仇恨,并利用女儿创造的机会,彻底地打击了丈夫——这意味着,在阮太太自己的婚姻问题里,女儿成为了她的一个斗争工具。
在夫妻矛盾中,这种拿孩子当枪使的例子很常见,而且通常是母亲所为。因为父亲跑出去找别的女人,母亲为了和丈夫对抗,就下意识拉个帮手,这个人通常是孩子。母亲会有意无意用仇恨去灌溉孩子,在孩子面前控告丈夫的背叛。
原本,在这种三角关系里,母亲是很容易感到被抛弃、无能为力和愤怒的。但当孩子受到灌输,选择站在母亲这一边时,母亲就能减轻上述的情绪,觉得有人支持了、有力量了,于是愤怒也有报仇雪恨的机会了。有些母亲还会直接让孩子为自己报仇——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实际上是在拿孩子来满足自己。
当然,大部分母亲不会允许自己故意这样剥削孩子。但在三角关系的伤痛折磨下,这种诱惑是巨大的,很多人都无法抵御,就下意识把孩子当成一根枪了。
然而,这种做法的危险性也是巨大的。这意味着,母亲将成人世界复杂的矛盾强加给孩子。孩子未必能够完全理解(比如上文的孩子,只想到父亲背叛母亲很可恶,但未过多考虑父母关系为什么走到这一步,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却已经不得不选择一方了,这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
打个比方,像阮家的女儿,她责怪父亲背叛,将背叛定义为一种罪,但她自己也在母亲的影响下背叛了父亲,她能否承受起这种罪?如果她将此解释为“婚外情就是活该众叛亲离”,以此来抵御自己“有罪、愧疚”的感觉,那么,用“罪和罚”来应对复杂的婚内、婚外情感,又是不是一种成熟的做法?无论如何,这个小女孩已经是这样应对了,青春期这一宗大事,对她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一切风险都难以估计。所以,在夫妻千丝万缕的情感世界,我们最好还是让孩子保持抽离吧。
周公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