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 |
分类: 周公子专栏 |
有感于此,刘嘉玲在现实中接受采访时说,有些事也不能全部指望老公:“本身有一两个知己朋友去倾诉,当然喽最终要自己去行,朋友只是给我一个方向,(会找伟仔倾诉吗?)有些事不可以同老公聊天,是好私人的感受。”
这让我想起,这么多年来,她和梁朝伟性格差异极大,又一路风风雨雨,但依然走到今天,想必会有许多方法可以分享,而“有些事不可以和老公聊天”,也许就是其中一条吧。
当然,我们都向往“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坦率境界,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尤其希望实现这种理想,希望每句心声都能够被对方聆听、接纳、照单全收、毫无异议。但现实中,哪有如此面面俱到的爱人呢?所以,如果爱情是我们一生的重心,那么,知己亲朋就是不可或缺的陪伴。实际上,高质量的友情,本身就是爱情的基石。
人的愿望是很复杂的。比如,虽然人有群体性,“被陪伴”可算是人之大欲,但可惜,我们的伴侣大多数不能24小时陪伴我们;又比如,人需要被倾听被理解,我们袒露一个观点,就希望获得共鸣和交流,但可惜,我们的伴侣不可能每一次都花时间去听,也不一定每一点都会赞同;更有甚之,我们有时对伴侣会产生强烈的、难以控制的不满,如果这些不满直接倾斜到伴侣身上,就会对亲密关系带来沉重的伤害,所以,我们也不能指望伴侣在这个时候帮我们分担……
这就如刘嘉玲所说,不能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应该让几个知己轮流上场。当我们在知己身边也能感受到陪伴、理解、赞同,当我们的愤怒、悲伤、忧愁也能在知己那里得到缓冲的时候,我们对伴侣的期望就不会过分的高,相反,它会趋于合理,如果伴侣暂时不能满足我们的愿望,我们也不会对此感到沉重的失望。
所以,知己是对亲密关系的保护。建立亲情、友情、爱情的平衡三角,是一种可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