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予和李晨突然分手,网曝的直接原因是张馨予恋上霍建华,还说,李晨曾经在社交网站发出一条“祝福你和霍建华”,后来删除了。
无论传闻可不可信,第三者都不会是一段关系崩溃的核心。亲密关系就像一只鸡蛋,如果没有缝,哪有苍蝇什么事呢?张馨予和李晨分手,深层的原因在当事人的话中得到了印证,正如张馨予所说的“他(李晨)是个好男人,是我配不上他的好。”——看来,他们对于“好”是有不同理解的。李晨尽力付出了,但张馨予要的不是这样的付出,于是,她就找她想要的去了。
李晨的“好”是怎样的?报道说,他打算娶她,买间新房正在装修,外出不忘给她挑礼物,带她去见朋友,在“坐台门”中力挺她,甚至为她疏通媒体彻夜不眠……李晨对于“好”的理解,是让自己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为她撑起一片天,也是男人最为熟悉的一种付出方式了。
但张馨予要的“好”是怎么样的?报道说,她很独立,不在意男人是不是给她财富。所以李晨那些好,并不十分打动她。但她喜欢帅哥,追求浪漫,爱听甜言蜜语。之前吴卓羲会玩这一手,她就为他爱得五痨七伤了。此外,她还希望男朋友能够在意她的情绪,可惜李晨不擅长这些,只以为她在闹——这一点,也可见他们在情绪的表达和理解方面是不同道的。
不同,未必要紧。因为每对情侣都多少有点“不同”,但这些差异可以通过调整来达成共识——问题是,当我们对“不同”充满偏见的时候,差异就会被压抑和否定,调整就无法完成了。
举个例子:张馨予爱浪漫,但李晨为人很实际,不知道她想要的浪漫是什么——这就是他们的“不同”。本来,他们可以对于张馨予这个愿望作出交流,让她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希望李晨做什么样的改变,然后共同来调整。这样他们的关系就能走向深入。
但这时,偏见开始发挥作用。对于女子追求浪漫,世俗一向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当然是找个肯罩你的男人啦,他嘴笨点,不会甜言蜜语,这有什么所谓呢?”这样“男人是饭票,浪漫是点缀”的观点,在中国被奉行了几千年。李晨信奉它,就导致了他无法去理解张馨予。
张馨予自己也信奉它,就导致了她内心的冲突:一方面,她是想别人哄着她,像公主一样爱她,这本来是正当的,很多女孩都需要被人哄,特别是独自在外打拼的那一拨,缺的不是钱,而是宠和哄,她要听甜言蜜语,因为那是腥风血雨的江湖听不到的。她深缺宠溺,对此胃口很大,难道不是理所当然吗?但另一方面,她又觉得自己这样想很“坏”,是不知足,配不上李晨的“好”——于是,“追求浪漫”这个本来正当的愿望,就在冲突中失去了浮出、被充分讨论和获得满足的机会。它成为了一个被压抑的愿望,静静地,等待一个释放的点……
就这样,李晨被张馨予发了一张“好人卡”,然后拒之门外。“好人卡”的解读,往往是“你很努力,但你跟我不同调”,真是令人一声叹息。
周公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