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很可怜”也许是自己的选择
(2013-07-10 14:40:02)
标签:
情感 |
分类: 周公子专栏 |
离婚原因看似轻飘飘的,但两人的感情委实不浅。李洁认识江平那年才16岁,第二年,她生了一个男孩。但因为不够年龄,两人拖了七八年,才在2009年正式登记结婚。婚后,有亲友说李洁太漂亮,担心留不住。江平一听就信了,开始监视自己的老婆。2010年5月,双方首次离婚。过了一年,经亲友劝说,两人复婚,但江平仍然担心李洁太漂亮留不住,家庭战火不断,终于在2013年4月,两人再度离婚。
在这个过程中,江平的理由透出一种被动:这不是我的错,我是不得不离婚的,谁叫她不让我监视她,还跟我吵呢?——然而,这也让我想起弗洛伊德关于过失心理学的一句名言:“主动行为,常会伪装为一个被动的经验。”
要说主动,这一切明显是江平自主选择的结果:亲友说的话,他坚定地采信,并反复地强调,说明这个行为背后蕴藏着无穷的动力;明知监视会带来争吵,他还是不放弃监视,这是他的选择;最后,离婚本身也是他主动提出的。可以说,在两人感情出现变化之后,江平就下意识启动了离婚的进程。只是,他的姿态还是很被动的。
我们经常可以遇到像江平这样的人。明明后果就是他们一手造成的,但他们还是一脸无辜,把问题归咎于别人或者环境。为什么他们需要这样做呢?这通常是因为,直接承认“我想这样做”,会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
比如,浅层来说,如果江平直接承认“我想放弃李洁”,那么,他通常要面对伦理的质疑:“为什么要抛妻弃子?人家16岁就跟你,孩子都给你生了,也没个错,现在你说不要就不要?你想过孩子吗?你还有没有良心?……”这些责难是沉重的。所以,他无法直接承认自己的愿望,只能找个理由,然后,他才能安然地做那个不得不忍痛割爱的人。
深层来说,也许江平根本不允许“放弃李洁”这个念头存在于自己的心里。他对妻子的监视,还有那句反复提起的“留不住”,都让我觉得更像是他对人生所作的悲剧性预言,“女人是信不过的,是会抛弃我的”。
有些人就是这样,由于过去经历的创伤,下意识地觉得自己配不上好的关系,于是对人生下了很多悲剧性的预言,但他们又很渴望一段好的关系。当感情出现瓶颈,这些冲突就会浮现出来。由于他的渴望,江平不会允许自己抛弃伴侣,想都不要想;但由于下意识觉得不配,江平又有离开的冲动。这种冲突督促他必须找到平衡的理由,这时,“妻子太漂亮”就把他的冲动合理化了。
有句俗话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如果不认识自己性格上的弱点,那么,我们也只好一辈子活在可怜之中了。周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