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后,你有没有骂过对方是“旧鞋”
(2013-05-15 22:25:04)
标签:
情感 |
分类: 周公子专栏 |
“鞋鞋之争”,真是分手戏的经典一幕,多少人身体力行过?大家都怕做鞋,都贬低对方才是旧鞋、破鞋。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一定是“鞋”?
“鞋鞋之争”,源自成语弃之如敝屣,出处十分古老——《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比喻像扔掉破烂的鞋子一样,毫不可惜地抛弃。古老的文化,一定会在我们心中打下烙印。当比喻出现,意味着,相应的感觉也会随之升起。
旧鞋,隐喻“失控”。旧鞋的世界完全不受自己控制,它被丢弃,搞不清楚未来的命运,只能随波逐流。当这个隐喻出现在分手的时候,就意味着,熟悉的二人世界被打破,生活陷入迷惘和混乱,看不清未来的方向。这时,生命会本能地感觉到受威胁。
旧鞋,隐喻“无力”。当失控发生,旧鞋什么也做不了,不能将自己变成新鞋,也不能阻止主人丢掉它。当这个隐喻发生在分手的时候,当事人就产生了无能为力的感觉,似乎自己做什么都没有用,不能让情人回心转意,不能让舆论闭嘴,也不能让自己平静,各种情绪交织,自己却无法去处。无力,让人仿佛一下子变成婴儿,只能任命运摆布。这时,生命就失去了安全感。
旧鞋,隐喻“无价值”。被丢弃的旧鞋就是垃圾,零碎成泥碾作尘,还被人嫌弃臭气熏天。当这个隐喻发生在分手的时候,当事人就觉得自己身价大跌,一文不值,不被对方所爱,只会被人一脚踢开。如果当事人早期创伤很深,这个时候肯定痛彻心扉。
这三种感觉都令人难受,会让人下意识去回避它们,于是,有人使用的方法就是:通过旧鞋的比喻,将这些感觉推给对方,“你是旧鞋,我不是旧鞋,这样,失控、无力和无价值的人就似乎不是我,而是你了”。当双方都需要这样去逃避时,“鞋鞋之争”就开始了。
当然,这三种感觉都在自己心里,要推,怎能推得掉?然而,推一推,将对方说成旧鞋,将自己说成丢掉旧鞋的人,对于生命来说,还是具有保护意义。将自己幻想成有力、主动、控制感强烈、高价值的个体,会让人感觉舒服很多,避免自我在应激下崩溃。在分手这样剧烈的创伤中,生命,可以在幻想中获得暂时的喘息,等待重整旗鼓的机会。
我从不反对在分手后“背后”将对方骂成旧鞋,如果这样能令你舒服一点,不妨尽情去骂。但如果像郭富城熊黛林那样,当众说得太多,那就不是在自我安慰中疗伤,而是旧伤未好,就将自己拖入另一场战争之中,太危险了。周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