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婆媳是如何炼成的

(2013-01-08 22:40:52)
标签:

情感

分类: 周公子专栏
最近,广东评出“十大好婆婆”和“十大好媳妇”。她们有的和睦相处,有的共同致富,有的同甘共苦,一起走出灿烂的人生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实属难能可贵,也很有启迪意义。

  然而,和不少读者谈起这件事时,许多人都说,“我很佩服她们啊,其实很难做到的”,“我不是圣人”,“那是多少年修来的缘分啊,她们上辈子应该是母女吧”……言下之意,她们堪为典范,但难以模仿,“我也不知道她们是如何做到的”。

  我去翻相关的报道,终于明白为何会给读者这样一个印象。这些报道的叙述,看上去更想讴歌好人好事:“好婆婆细心照顾半身不遂媳妇八年”“好媳妇带领家人劳动致富,民主理家”……读者只看到她们关系很好,却不明白如何经营。回想自己初见婆婆或媳妇的时候,内心也曾经期待“未来关系很好”。可惜,一步步走下来,事情却莫名其妙,未如所愿。现在见人家乐也融融,只好感叹一句“她们圣人”了。

  但内心依然很困惑。孰令至此?

  这令我想到一个问题——要把“十大”树为典范,但仅仅报道她们“关系很好”,这是评选的“戏肉”吗?有借鉴意义吗?真能让大家获益吗?

  要大家从“十大”中真正获得正能量,就必须让她们明白“好婆媳是如何炼成的”,让她们看清楚那些先天条件——包括个体的人格、行为模式、家庭结构,几代人的关系模式(尤其是婆婆与儿子和丈夫的关系,媳妇和父母的关系),等等;还有后天成长,在新的家庭组合中调整关系,直面困难,化解危机,有效沟通,共同进退……是这一切造就了良好婆媳关系。至于“她们很好”,那只是这一切的结果而已。

  美好的结果,只是催人探索家庭相处奥秘的入口。相关机构花费了相当的努力,从一亿广东人中挑选出“十大好婆婆”和“十大好媳妇”,这是十分难得的。但如果只将大家带到入口,未就个案作深入具体的分析,那未免太可惜了。希望相关机构请专家继续跟进了。

  周公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