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剧《联林珍奇》的故事梗概

(2013-11-17 14:57:01)

     前段时间,看到电视剧《联林珍奇》中的故事。故事虽然很老,却还是新奇。现在网络上寻些资料,与之分享。

      下面这些是一位网友整理的,摘之如下:

 

    素材全部来源于网络,素材版权归原作者,联林珍奇是一部非常好的电视作品,只可惜现在人比较浮躁,对于一些皇帝戏、太监戏、公主戏等等东西感兴趣,对中国传统文化反倒是提不起兴趣,非常想再看一遍这部戏,本想用来作为培养孩子传统文化基础用,可在网上找不到视频下载,只好搜集故事梗概与重要对联及其讲解供朋友们欣赏。勿商用,谢谢!

 

第 一 

   [梗概]故事发生在我国明代江南一个名叫秀才营村的水乡,家境贫寒的豆腐作坊主凌真的孩子凌大岫,自幼聪明好学,能诗善队。一日与父亲凌真在江中游泳对句,在路上遇到同他嬉戏逗乐的胖和尚和老羊倌,他都以机智又充满稚气的妙对相答,赢得个小小的“文曲星”雅号。同县曹乡绅附庸风雅,望子成龙,逼他娇生惯养的儿子曹龙驹拜师学对联,结果闹出“萝卜对”的笑话。有一次,当朝重臣李太师巡视路过县城,不知天高地厚的凌大岫眼见抬着皇上御书“天下无书不读”金匾的轿对,竟然横躺在大街上拦官挡道,旁观者无不为他捏一把汗。 

千年古树当衣架——凌真
万里长江作浴盆——少年凌大岫 

解说:这是明代才子解缙少年时答对其父的一副对联,场合恰如电视剧一样,是在江边,这是一副比喻对,出句、对句都显示出很宽广的胸怀,尤其是对句,作为少年之作,更是难得。 

又解:谢缙,明朝洪武年间,江西吉水人,主持编撰《永乐大典》。上面对子,是其5岁与父亲对作。8岁时,与一位叫胡子祺的也作了一对,剧中也出现了。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胡子祺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解缙

核桃——曹乡绅
萝卜——曹龙驹 

解说:这副对联和以下的一组对联都来源于民间笑话,剧中曹龙驹的对句是经邺先生提醒后才对出的。本联为“名词对”,以菜蔬对干果,因繁体字写作“蘿蔔”,所以又都是同旁对。 

绸缎——曹乡绅
罗布——曹龙驹 

解说:此联经邺先生代为解释,“罗”为丝罗之“罗”,“布”乃布匹之“布”,而且是同类名词对。 

钟鼓——曹乡绅
锣钹——曹龙驹 

解说:此联经邺先生代为解释,“锣”为锣鼓之“锣”,“钹”乃铙钹之“钹”,也是同类名词对。 

岳飞——曹乡绅
罗甫——曹龙驹 

解说:此联为人名对,经邺先生代为解释,岳飞是忠臣,罗甫是孝子,可以相对。 

牛头且喜生龙角——胖和尚
狗嘴何曾吐象牙——少年凌大岫 

解说:本联与下联都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于谦少年时与蓝古春和尚的对句。这是一副“比喻对”,出句比喻少年头上梳得两只小发髻,少年大岫反唇相讥,虽有些不敬,但出语敏捷形象,所以胖和尚听了,并不恼怒。

又解:于谦 ,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下联也是于谦与蓝古春的对子。是为:

三丫成鼓架;——蓝古春

一秃似擂槌。——于谦

三角如鼓架——胖和尚
一秃似擂槌——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也是比喻联,出句比喻少年头上梳了三个小发髻,少年大岫以和尚的秃头相讽,和尚听了,却连连声称“善哉!善哉”,嘉其聪慧,胸襟颇为广大。 

此木为柴山山出——老羊倌
因火生烟夕夕多——少年凌大岫 

解说:这是一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拆合字对”:“此”、“木”合为“柴”,“山”、“山”合为“出”;“因”、“火”合成“烟”,“夕”、“夕”合成“多”。这是一副绝妙的好联,是创作者受到了眼前景物的形象启发联想而得,剧中用优美的画面表现出来了。可见,对联创作也永远离不开生活。 

    他解:此联流传颇广。一说是清朝才子王尔烈与一樵夫的对话;或云乾隆皇帝下江南,御舟过处,见两岸群山绵延,树木葱翠,便想出一个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随行的纪晓岚才思敏捷,径以水乡人家暮色中的炊烟对之。文达公对的下联就是:“因火生烟夕夕多”。
    有人指出,汉字简化之前,“烟”字作“煙”,此联应是汉字简化之后才出现的,是今人的作品。然而,20世纪50年代汉字简化之前,许多简化字(所谓俗字)已经在民间流行。汉字简化的原则是“述而不作”,只肯定前人已经习用的简化字,并不新创简化字。这因火而生的“烟”字也应是古已有之。所以,这一联未必不是古人之作。
    这种拆字之对,属于巧对,属于文字游戏,平仄是不能计较的,思想寓意也是不能强求的。不过,上联“此木”为偏正结构,“此”为代词,很多对句的开头二字全都对得不工。即使是资深的“白水作泉日日昌”一句,也对得不大工稳。“白水”对“此木”已属勉强;“昌”字会意,从日,从曰,并非上下两个“日”字,以“日”“曰”对“山”“山”,并没有对上。所以个人还是倾向于文达公的答案。

日在东,月靠西,天上生成明字——老羊倌
女位左,子居右,世间配定好人——少年凌大岫 

解说:这是明代万安少年时所对的一副“合字对”:“日”、“月”合成“明”,“女”、“子”合成“好”。电视剧以明朝为背景,联中的“明”字便有特指的意义了。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老羊倌
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哞——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来源于传统相声中的“摹声对”和“复词对”,“咩”、“哞”是羊和牛的叫声;“山”、“水”用了四次,“牛”、“羊”用了两次。本联在民间流传时有多种说法,其一是联中的“足”为“角”,“鼻”为“腰”,平仄更协调些。 

自喜轩窗无俗韵
亦知草木有真香——云先生 

解说:此为一般的题赠联,本联属于自题联,可以表现撰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 

闻鸡愿起舞——老羊倌
射虎期穿石——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用了成语典故。出句“闻鸡起舞”是说东晋名将祖逖年轻时和刘琨在一起,半夜里听到荒鸡啼叫,就起床下地,出门舞剑,培养英雄气概。对句的典故是说汉将李广出猎,见草中有石,误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簇”,连箭头都射进去了,可见力气之大。 

不义之财不可取——凌真
有心为赠有心收——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表现了父子两人内心的思想活动。当时,父亲怕儿子收了不义之财,又怕错怪了儿子,便以出句试探;儿子却以对句作为回答,使父亲放了心。 

麦黍稷,稻粱菽,这些杂种,哪个先生——夺馆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问老子——邺先生 

解说:这是一副传统对联,在剧中运用得恰到好处。夺馆先生自以为满腹经纶,想出对难为别人,竟傲慢的骂“先生”是“杂种”。在这里,“杂种”和“先生”都是双关词。邺先生对句中的“正经”也是双关语,既说的是前面的“正经”——《诗》、《书》、《礼》、《易》、《春秋》,又说的是“正派”的意思。因来人欺人太甚,故以“老子”自称,回敬对方。“老子”也是双关词,指长辈,又指书名《老子》,即《道德经》。 

六朝碑版求真意
两汉文章饶古风 

解说:此为剧中“中堂”里挂的布景联,以表示主人超凡脱俗的意趣。 

独角兽——邺先生
比目鱼——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是鲁迅先生少年时在学塾念书时,回答寿镜吾老师的妙对。在同学们对以“九头鸟”、“三脚蟾”、“百足蟹”之后,先生肯定了“比目鱼”。因为“独”非数字,却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数字,却相当于“二”,虽然俱无数字,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珠联璧合。 

壮士腰间三尺剑
男儿腹中五车书——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是古代传统的言志联。在剧中,少年凌大岫以此回答李太师“你肚子里有几卷书”的提问。上联是他看到身边手握宝剑的武士后即景拈来,作为对仗的铺垫;下联才是直接回答,这种回答是概括性的、虚指的,也表现了答者的气度。 

三尺天蓝缎——李太师
六味地黄丸——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一副“无情对”。讽刺一个花钱买官做,开中药铺出身的人。上联指官服颜色,下联是成药名,本无相关,故曰无情对。但味对尺,地对天,黄对蓝,丸对缎,工整至极。剧中加以改造,已变讽刺为谐趣了。 

登楼望南北——李太师
行路吃东西——少年凌大岫 

解说:这是“借字对”,即借用了字面的意义,与出句构成巧妙的对仗。本联巧在以“东西”(物件)借为“东”、“西”两个方向,以与“南”、“北”对仗,而且以吃食的动作配合,真是天衣无缝妙对。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李太师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历来传说是清代纪晓岚回答乾隆皇帝的对句,有名的“复词借对”。联中除以“东”、“西”借来与“南”、“北”相对外,其中所有的字都至少重复出现三次。“南通州”是现在的江苏省南通市;“北通州”是现在的北京通州县。 

今日过断桥,断桥何日断——李太师
明朝奔明月,明月几时明——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巧用了很多对联创作手法。它既是“顶针”,即将前一分句句尾之词,作下一分句开首之词,如上联的“断桥”、下联的“明月”;又在联中改变了某些词的词性,将形容词或相当于形容词的“断”和“明”,变成句末的动词。 

火烛照空亮,文光射斗——李太师
惊爆落地响,怒气冲天——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即景而作。出句是表达了李太师对小“神童”的期望,“斗”,星星,希望他“文光”照射天宇。对句的“怒气”,是一种爆发出的“志气”,至于“怒”,不是对李太师,而是对着那些居官自傲、蔑视百姓的人。 

又解:

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为乾坤增色——李太师
新春雷未动,击一声鼓,替天地扬威——少年凌大岫 

解说:此联是清代文人陶澍少年时所作的即景言志联。出句从除夕夜的灯光,升华到“为乾坤增色”,意境大大提高了一步;对句也不平凡,把击鼓之声,当作春雷,焕发出“替天地扬威”的千钧之力。

又说:是陶澍9岁时,除夕之夜与祖父的对子。

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替乾坤增色;——祖父

新春雷未动,擂三通鼓,代天地扬威。——陶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