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缓解脂肪肝17条饮食建议

(2012-01-20 10:51:00)
标签:

脂肪肝

腰臀比

体质指数

腰围

赤脚医

疾病

亚健康

职业病

癌症

肿瘤

中医

健康

   在B超检查时,许多没有任何症状的中老年人,甚至一些年轻人,被告知患有“脂肪肝”。于是,这些病人焦急地问医生:“脂肪肝该如何治疗?”其实脂肪肝可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吃和运动减轻甚至消失哦。

 

  不吃早餐易得脂肪肝

  说起“脂肪肝”,很多人会立刻反应:那是胖子才患的病,其实不然。

 

  近日有关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也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之一。据扬子晚报网报道,现代人因为保持身材和工作的关系,常常不吃早餐,再加上午餐相对简单,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蛋白质等缺乏会引起肝脏脂肪沉积;久坐,又缺乏运动,会导致体内大量热量和脂肪无法消耗,最后转为脂肪,这些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积存于肝脏时,就成为脂肪肝。

 

  脂肪肝容易恶化形成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而且极易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所以年轻的朋友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下面介绍的17条措施,在脂肪肝的自疗自养中是非常重要的:

 

  1.绝对禁酒。

 

  2.选用去脂牛奶或酸奶。

 

  3.每天吃的鸡蛋黄不超过2个。

 

  4.忌用动物油,植物油的总量也不超过20克。

 

  5.不吃动物内脏(即下水、下货)、鸡皮、肥肉及鱼籽、蟹黄。

 

  6.忌食煎炸食品。

 

  7.不吃巧克力。

 

  8、常吃少油的豆制品和面筋。

 

  9.每天食用新鲜绿色蔬菜500克。

 

  10.吃水果后要减少主食的食量,如吃一个大苹果,就应该减少主食50克。

 

  11.山药、白薯、芋头土豆等,要与主食米、面粉调换吃,总量应限制。

 

  12.每天摄入的盐量以5—6克为限。

 

  13.葱、蒜、姜、辣椒等“四辣”可吃,但不宜多食。

 

  14.降脂的食品有:燕麦、小米等粗粮,黑芝麻、黑木耳、海带、发莱以及菜花等绿色新鲜蔬菜。

 

  15.晚饭应少吃,临睡前切忌加餐。

 

  16、每天用山楂30克,草决明子15克,加水1000毫升代茶饮。

 

  17.如果肪肝引起肝功能异常,或者转氨酶升高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降酶药物和鱼油类保健品,但不宜过多服用。

 

  “腰臀比”预测脂肪肝

  目前最常用的诊断脂肪肝的方法是超声。有没有更简便、有效的方法能预测一个人患脂肪肝的风险呢?有。

 

  “体质指数”预测:有效,但有例外

  脂肪肝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肥胖、高脂血症等。其中,肥胖与脂肪肝的关系最密切。目前常用的诊断肥胖的指标是体质指数(BMI),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研究发现,与皮下脂肪含量增加的外周性肥胖相比,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能更准确地反映脂肪肝的有无及其严重程度。体重正常的腹型肥胖者也具有较高的脂肪肝患病风险。也就是说,要预测脂肪肝,“腹型肥胖”比“肥胖”更有价值。

 

  “腰臀比”预测:最有价值

  目前,用于诊断腹型肥胖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腰围,另一个是腰臀比。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可以诊断为腹型肥胖。腰臀比是腰围与臀围的比值。腰围大,说明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臀围大,多提示下身肌肉发达。腰臀比越小,脂肪肝的患病风险越小;腰臀比越大,脂肪肝的患病风险越大。男性腰臀比≥0.9,女性腰臀比≥0.8,可诊断为腹型肥胖。提示具有较高的脂肪肝患病风险,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做进一步检查,以便早期诊断,早期采取干预措施。

 

  由于腰围受身高的影响比较大,而“腰臀比”不受身高干扰,能更精确地反映腹型肥胖的程度,对脂肪肝的预测价值也更大。

 

---------------------------------赤脚医最新分享心得--------------------------------- 

教你10秒钟判断从脚看疾病  

如何用按摩来治疗男人脱发?

人体五个令人吃惊的衰老表现

教你看五官识别疾病!

从耳朵窥探内脏的健康

预防脂肪肝的家常食物

哪些滋养品适合肝病者?

高血压患者不适宜吃的食物

何时喝蜂蜜才是护胃?

味觉和常人不同提示什么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