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

(2019-08-04 14:55:27)

读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

张瑞

最近,读了于永正先生一本书——《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从为人、为师、为教等方面都有很多收获,总结如下,和各位同仁共勉。

 于永正老先生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1962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老先生的“封笔”之作,是老先生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全书共分十章,从为师的个人修养到教育理念,到上好课的方法等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阐述。没有难懂的大道理,而是列举了大量事实案例,通俗易懂,读完这本书我收获很多。

在前面的话中先生提到了自己小时候想当画家,后来又想当作家,为了自己的理想,忙到天昏地暗,废寝忘食,孜孜不倦,苦思冥想。正是在梦想的指引下,努力奋斗,一步步成长起来,由此可看到梦想的重要性。先生提到:“人应当有追求,有抱负。虽然不一定都能如愿以偿,但为实现理想的付出,一定会收获充盈,会收获习惯,不至于‘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最终两手空空。这样,至少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父母,对得起教育我,并寄希望于我的老师。”而正文的第九章“明天的风景”中提到“一个人得有追求,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前后呼应,阐明道理。

在个人修养上,先生说自己是“甘草”品格,这还是学弟所“赐”。甘草是一味中药,其一:甘草性温、味甘,先生像甘草一样温和、温厚,一个对学生温和宽厚的人,学生能不喜欢吗?遇事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性温”,遇到问题,能“后退一步”,摆正自己的心态。而至圣先师孔子的五大美德“温、良、恭、俭、让”中,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居五大美德之首。“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其二是包容,“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不论人非,但言人是;容人之过,谅人之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老师要怀着坦诚、尊重和平等,主动与学生及家长交流,任何真情的流露,都会收获感动。对老师来讲“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一个老师如果有较好的语文素养,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那么他的教育就一定会成功。其三:甘草有调和作用,甘草可“解百药毒”,减少副作用,又可提高各味草药的疗效,这就叫调和!“解毒”,叫去其“过”;“增效”,叫促其“及”。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先师孔子的学生说孔子“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意思是说,孔子既温和又严厉,既有威仪又不凶猛,既庄重又慈祥,做到了“无过无不及”。先生的语文作业只有写字、读课外书和写日记。字写的好、书读的多、文写得棒的学生怎么会考不好语文?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着“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

先生说对自己的人生定位并不高,就是想当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决不做被学生鄙视的老师。因为被学生瞧不起的老师太可怜了。而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首先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你喜欢他。”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尊重每一个学生,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表扬、鼓动每一个学生,相信和期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到温暖和舒畅,慢慢的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很可爱,慢慢的学生也会很喜欢你。

在教学理念上先生提出了“是师非师,是课非课”的观点。改变过去的师生关系,蹲下来看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做学生的大朋友。改变“先生讲,学生听”的局面,践行尊重、平等、民主的“对话教学”理念。提出儿童的课堂应该是游戏化的、活动化的、情趣化的,要动静结合。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保留如孩子般的好奇心、“孩子气”、做到理解和体谅学生、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教育之所以会成为一门科学,成为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没有差异,教育的价值大概就失去了大半。而对于特别会转化后进生的老师,应当授予“教育艺术家”的称号。要行无言之教,不能把教育做成“叫育”,老师(包括家长)言行一致时,教育效果最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并不难。

在教学方法上说,语文老师先要把字写好(小学生也要先把字写好),要会朗读,会作文,要把课上的有意思。那怎么把课上的有意思呢?要教出“恍然大悟”来,朗读好了也有意思,轻松的课堂有意思,学有收获有意思。在作文教学上,为学生选择、提供他们喜欢的、容易的素材,把说、写训练寓于活动之中,讲究命题的艺术,师生共写,当堂批改学生作文,这样的作文课才有意思。让学生的习作“上墙”,适当开展“作文比赛”,多读书,从而激发、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最后,先生说,做老师的要有文化,应该成为“文化人”。何为文化?陶继新先生说“文化就是以文化人”。一个老师能否在学校、在学生中站住脚,能否在教育教学中取得好成绩,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最终取决于他的文化。陶继新先生说“人和人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最终的竞争力实际是在文化上。”我们的文化是什么呢?陶先生说,就是“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经典的文化如果内化到我们个体的心里,外化出来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甚至言谈举止,以至于心灵状态。”“以文化人”就是把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把理论转化为行为。读书,在明理的同时并践行之,才能称得上是“文化人”。

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老师,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继献督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