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尔读书会 周仲豪发言稿
(2012-11-07 10:26:15)
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稻盛和夫先生这本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的读后感,其实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觉得稻盛和夫先生并不是想告诉大家只有身为经营者才需要哲学,其实无论我们何时何地在扮演着何种角色,都是需要哲学。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仔细考究,哲学这一词其实源自于古希腊语“philosophia”,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追求智慧之意。然而,在我们生活的周遭,无处不存在需要我们追求的智慧,而这种智慧,不仅存在于知识或者个人能力当中,还存在于如待人处事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是对大自然的敬畏等等,简而言之,就是能提高我们对周围人、事、物的认知思维能力,并在适当时候做出最适当合理的思维认知行为。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哲学为全科学之母”,我们想想,爱因斯坦作为一名科学家而并非哲学家,但为什么他却如此给予哲学那么高的评价呢?在这点上我自己也深有感触,三年前,我有幸考上研究生,步入研究生的生活,在没考上之前,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研究生就是整天做科研,毕业后还能提高自己文凭水平,但当自己涉入其中到毕业时却发现,其实并非如此,考上对于所有学生来说只是个门槛,然而这三年的路该怎么走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学习模式,学习有成的学生,不论硕士博士,在学习期间不断追求生活上、专业上的智慧,不仅能掌握自身学习的领域,学得精髓,甚至能够创新并发表优异的成果,相反地,缺乏自我追求智慧的学生,只能是被科研牵着鼻子走,完成任务,得到一纸文凭,甚至无法对自己的专业专研彻底,只学皮毛,未得精髓。爱因斯坦先生对于科学的反思,印证了同样道理,如果他只是重复的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也许他依然能获得博士甚至是博士后的文凭,但他缺乏对科学研究的热情,缺乏对科学论证的严谨,缺乏对周围事物的关心,他也许就只是一名在实验室的工作者或是大学的任教人员,而并非像现在一样成为载入史册的一位有名的科学家,并对我们影响深远。
稻盛和夫先生所主张用人考虑第一为人格,第二为勇气,第三才是能力的这点,我自己也是非常赞同,正如我们作为医师人员,当我们凡事以患者的健康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将自己的热情投入于医学专业当中,不断地学习专研,学到专业的精髓,才有办法胆大心细地做到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学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曾经一位国外著名医学教授曾说过“A
monkey can be trained to do surgery,but a doctor understands the
"why" behind the surgery”,他的意思是一个猴子能被训练做一个手术,但一个真正的医生
却能理解这个手术背后所包含的所有知识与意义,这就是猴子与人类的差别:人类懂得追求智慧,所以其实人生中处处不缺乏智慧的存在,处处都需要我们追求智慧,因此不论在生活中、工作中或是学习中,我们大家都应该需要哲学,并且将之付诸于行动当中。谢谢大家!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