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G“肉搏战”之资费屠龙刀

(2010-03-18 23:51:55)
标签:

it

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3G和4G将是未来最大的利润金矿。微软、Google、苹果等依靠互联网起家的世界巨头,纷纷进入掌控移动互联网门户的智能手机制造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为了争夺中国3G“王冠”,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高举价格屠刀短兵相接陷入“肉搏战”中。

 

价格屠刀

2009年1月7日,中国移动获得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的3G运营牌照。与此同时,中国电信获得了CDMA网络3G牌照,相对弱小的中国联通获得了全球产业链和商用最成熟的WCDMA牌照。

与忙于网络基础建设优化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相比,中在国电信可谓坐享其成,凭借中国联通多年优化的CDMA网络覆盖的优势,四处“抛金撒银”,一夜之间满城尽是“天翼互联网手机”广告,使得“天翼互联网手机”几乎成为3G的代名词。中国电信一马当先,成为3G发展的急先锋。

随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络建设速度的加快,2009年10月,苹果CEO乔布斯拒绝了中国移动,将风靡全球市场的3G智能手机iPhone交给了中国联通。

本来,中国电信想依靠CDMA巨头三星和依靠双网双待技术起家、定位高端的国产智能手机巨头酷派抗击iPhone,却无奈力不从心,于是就想把黑莓收入囊中,虽然有望圆梦,但上市日期至今尚未确定。

在此之前,中国移动最先提出“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的“三不”3G发展策略,但TD产业链的匮乏及网络优化尚需时日。况且,由于诺基亚等巨头缺席,中国移动虽有酷派TD双待机作为深度定制终端的最大支撑,但国产品牌终究无法支撑TD终端和网络的公信力。

尽管工信部携号转网政策至今不见结果,但手握iPhone的中国联通在今年1月5日高调宣布重启双网双待机策略--中国移动的用户不用换号就可以同时享受中国联通的3G服务。同时,有消息传出中国联通将推出36元套餐,并在南方城市推出改号提醒业务。随后,中国电信提出将发展四通道手机,不管是中国移动还是中国联通的用户不用换号就可入CDMAEVDO网。

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不约而同地夹击被中国移动用预存话费送话费、送手机优惠政策锁定的5亿多利润奶牛——话费支出极高的全球通用户。显然,谁获得这些高端用户的芳心,谁就将成为市场的王者,也就掌握了获取移动互联网宝藏的密码成为世界财富巨人。由此也就引发了中国市场上的3G“肉搏战”。

“肉搏战”全面升级,是从2009年年底开始的。中国移动针对全球通用户推出岁末劲爆优惠促销活动,对于继续使用全球通套餐的用户,不但赠送最高达6000元的话费,还对预存话费的全球通用户赠送电子优惠卷--为预存话费的70%,试图将全球通用户牢牢锁住。不过,虽然中国移动推出了11款OphoneTD终端,但国产品牌主导的产品很难让全球通用户喜欢。

看到中国移动对TD进行高额补贴,TD用户数量突破500万,中国电信备感压力,于是拉开了促销大幕,将全国免费接听及漫游费单向收费进行到底,推出“宽带+固话+手机”的e6、e9套装捆绑促销活动,使得装宽带送3G手机活动“越加越便宜”。自2009年年初拿到3G牌照开始,赠送话费和3G手机补贴是中国电信迄今为止发起的最为猛烈的攻势,其手机补贴比例从30%升至70%。

由于长途资费是中国电信的优势所在,作为电信业务风向标的广东电信对国际及港、澳、台长途资费进行了降幅最大的一次调整。自今年1月1日起,广东“商务领航”、“我的e家”、“天翼”套餐后付费用户,无须申请,无须加拨任何号码,即可享受手机、固话直拨国际及台、港、澳长途“低至0.19元/分钟”的超低资费。作为政策风向标的北京电信则推出了3G手机入网补贴政策,用户仅需预存一定数额的话费并承诺在网2年,就可以获赠与预存话费价值相近的一部3G手机,同时预存话费将分月全额返还给用户。此外,北京电信还针对预付费天翼易通卡用户增加了“家乡包”功能,用户开通后可享受亲情号码免费拨打、漫游拨打市话价格以及全国(不含港、澳、台)漫游接听免费的超值优惠。

中国联通则推出了iPhone手机分期付款业务,拉动用户需求,引领3G用户数迅速突破300万,其亲情1+“沃的家”套餐也加大了固网捆绑3G销售的力度。消费者办理此套餐不但全家共享资费优惠,还可以宽带、固话和3G资费互绑共享。此外,中国联通还推出了全国免费接听的单向收费举措。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通过价格杠杆应对竞争,以利相诱争夺用户,确实可以收一时之功效。但是,如果不从业务应用、研发上入手,那么随着iPhone“软硬合体”应用商店模式取得成功,运营商创新不足的劣势将逐步显现出来,以牺牲利润换取用户的做法将难以奏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