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持上师瑜伽的重要性

(2010-03-19 17:01:28)
标签:

藏传佛教

佛学教育

教育

解脱

上师

修行

分类: 密宗上师开示

修持上师瑜伽的重要性

 http://s4/bmiddle/5e25a025t8223a8acafa3&690

        一、上师瑜伽总摄诸法之要义——万法摄一之窍诀

 

        此中分二:1、上师瑜伽圆融佛教全部教义;2、五加行总摄于上师瑜伽之中。

     

        很多人仅将上师瑜伽作为念诵仪轨,故疑惑为何将一切乘法树立在上师瑜伽之上?的确,从形式上看,上师瑜伽名为仪轨,然此仪轨尚支分为不同层次:外相上师相应法、内相上师相应法和密相上师瑜伽。亚青寺全称为“亚青邬金禅修圣处”,“禅修”即是将经、论统摄一法之窍诀法,即上师瑜伽。若修持上师瑜伽,一切法都在修行之中。

 

        诚如无垢光尊者于《精要明镜》中曰:“教法乘次无量,入乘之门众多,演说之词聚亦广大,然若未能修持真实义之精华,胸中虽持十万之多法函,临终之时亦难获真实利益。”不同乘法宣说不同意趣,若不能将其收摄于一法,则将整日辗转修持于各乘教法,深为法缚,云何能达智慧彼岸?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传授八万四千法门,乃针对不同根机,核心要义则是殊途同归。上师瑜伽导修总分为外相上师相应法、内相上师相应法和密相上师瑜伽,涵盖了从因地到果位整个过程。若能精通外、内、密三种上师相应法,则已圆融八万四千法门及历代传承祖师所讲授的一切经、论、续部和教言,因此上师瑜伽总摄佛法之精要于一法。时间有限之在家居士,面对众多法门难以逐一修持,然若能通达万法摄一之窍诀,则既了知不同支分之理趣,又能收摄于一法而修持,故尤其适用。

 

        往昔阿底峡尊者由印度入藏时,值遇藏地洛钦仁青荣波等大德,尊者问:“藏地诸大德通达何经论?”答曰:“佛陀讲授的一切经典及诸大成就者著述的论典,无不精通。”尊者赞叹道:“既然如此,我就不必来藏地了。”复问:“你们如何修持呢?”答曰:“各经论如何讲授便如何修法。”尊者闻之不禁叹息:“如此看来,我必须入藏传授万法摄一之方便法门。”由此可知,各乘法相应于不同根器与层次,虽然教授不完全相同,调整方便各异,但是实修过程中,若不知善巧运用,难免顾此失彼,且迷失经论旨趣,固应摄于一法当中修持为妙。

 

        释迦佛祖依众生根机迥异传授了八万四千之法,细分门派众多,如汉传佛教分为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唯识宗等;藏传佛教主要门派有:宁玛(红教)、格鲁(黄教)、噶举(白教)、萨迦(花教)等等,而每一门派的传承又浩如烟海。面对如此众多修学法门,念诵、仪轨各异,若不精通一切法之精华,即使了知诸法之词句,临终之时仍如凡夫般从人间消失。因此,必须依万法摄一之窍诀真实修行。

 

        1、上师瑜伽圆融佛教的全部教义

        宁玛派(红教)从因地到果位调伏自心之过程皆圆摄于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之中。外相上师相应法为剖析调伏妄念,内相上师相应法为直视调伏妄念,密相上师瑜伽即为安住调伏妄念。因此,红教诸多传承皆圆融于外、内、密三种上师相应法。

 

        格鲁派(黄教)创立者——宗喀巴大师将黄教之经、律、论归纳于“三主要道”。三主要道为出离心、菩提心和清净之见解。在此可将其教义分为两个历程:次第创造三种要义和顿时圆满三种要义。外相、内相上师相应法乃为次第创造之过程,故圆融于次第创造三种要义中,顿时圆满三种要义则为密相上师瑜伽。因此,格鲁派全部要义都已归纳于上师瑜伽中。

 

        萨迦派(花教)的传承祖师——萨迦班智达把萨迦派教言归纳于《离四耽著之教言》,即远离今生、远离未来、菩提心和清净之见解。《离四耽著之教言》可分为次第圆满离四耽著之教言和顿时圆满离四耽著之教言两个历程,次第圆满离四耽著之教言亦对应外相上师相应法和内相上师相应法,顿时圆满离四耽著之教言则对应密相上师瑜伽教义。因此,萨迦派全部要义也都归纳于上师瑜伽中。

 

        米拉日巴尊者为噶举派(白教)创始人,噶举派将“那若六法”作为修行基础和重点,然那若六法之要义仍未离开三种要义——出离心、菩提心和清净之见解,因为光明修法就是讲解清净之见解,若初步未生起出离心,则一切修学皆为世间佛法,非为解脱之因。故噶举派全部要义均归纳于上师瑜伽中。

 

        汉传佛教支分为净土宗、禅宗、唯识宗等。以净土宗为例,外相上师相应法如同初步祈祷阿弥陀佛、念诵圣号而逐渐创造一心不乱之过程;达到一心不乱之时为内相上师相应法;完全融入阿弥陀佛密意即为密相上师瑜伽。由此可见,上师瑜伽的核心和精华已然涵盖了净土法门全部法义。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于《六祖坛经》中将般若分为三种: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圆融了从因地到果位的全部过程。外相上师相应法如同文字般若,内相上师相应法如同观照般若,密相上师瑜伽如同实相般若。因此,上师瑜伽也已归纳了禅宗全部精华。

 

        然就成办过程而言,密宗之方便道更胜一筹。如小乘和大乘并无密宗之方便七支坐法与解脱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佛风、持风、三不动摇(身不动摇稳如大山、五根不动摇清如大海、意识不动摇净若虚空) 、基道果之安立等诸多修行方便。因此,密宗成办解脱过程更趋快速和便捷。

 

        推而广之,法门虽异,原理一如,速得成就上师瑜伽修法已涵盖八万四千法之要义,故总摄万法之核心于一法中修持。我等虽置身纷繁之外境,亦应内执定解,外相圆融,慎勿执著于宗派形式之迥异,甚至赞自毁他。

 

        然无论修持何法,都要生起坚定之信心。若欲生起坚定信心,不仅应精通自宗理论,更应精通一切经、论总摄一法之“窍诀”的含义。若未通达要义并融入实修,空言万法摄一之理趣,仿若空中楼阁,难以树立甚深之定解。故我们广授众多教言、经、论、续部,目的就在于此。

 

        总之,上师瑜伽既是我等修学佛法之殊胜法门,也是从今乃至菩提间唯一不可缺少的修行方便道。因为方便道中最精华、最顶点之法就是祈祷上师。传承祖师堪布昂琼曾曰:“上师瑜伽乃极其甚深之法,若作观诵尊号等必获加持,汝若以热泪盈眶之敬信呼唤上师,其加持则如大雨降注。”故于众多修学方法中,选择专修上师瑜伽,原因就在于此。

 

 

        2、五加行总摄于上师瑜伽之中

        诸多在家居士常有疑虑:依诸宗教义应修完五加行方可修持正行,但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难以抽出很多时间修持,由此心生畏惧甚至导致自心与佛法远离;尚有者虽修持五加行,然未知五加行之究竟理趣,徒有凑数之虑。以上均有悖于修持五加行之初衷。

 

        喇嘛仁波切曾就此开示曰:“按照藏地(包括汉族出家众)的习惯,必须修完五加行后,才开始讲解禅定的修学方法。然法非以形式论,而以根机论,作为汉族居士,置身现实社会,客观上难以如是造行,但若对密宗具有坚定信心,往昔亦行诸多善法,也可稍许讲解正行,以速捷趣入解脱正途为要。”正是基于汉地弟子的特点和客观条件,本法传讲外、内、密三种上师相应法,并未要求弟子修完五加行方可修持。若有时间,如法修行五加行功德不可思议;若无充裕时间,仅修上师瑜伽即已含摄五加行之全部要义。

 

        顶礼:顶礼分为外相顶礼,内相顶礼和密相顶礼。外相顶礼乃五体投地之敬行,直接调伏自心为内相顶礼,修持上师瑜伽所成办的果实为最究竟的密相顶礼,如《大圆满直视本性论》中曰:“啊!本基解脱大圆满,离作敬行而顶礼。”称为密相顶礼。若能精通三种顶礼,则已精通八万四千法之要义。从因地成办果位的整个过程,都聚集在顶礼之上。

 

        皈依:皈依为诸法之根本,分为因皈依和果皈依。因皈依为皈依上师及佛、法、僧三宝;果皈依为皈依自性。前者为成佛之因,后者为顿入法性。初行者以因皈依修持为主;进入正行者修持相似果皈依,逐步趣入究竟。皈依的对境为外相三宝、内相三根本、密相三身。上师身为僧、语为法、意为佛,为三宝之尊,乃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值遇上师即为亲见三宝,依止上师即为皈依,故皈依的一切要义皆归纳在上师瑜伽之上。

        发心:发心分为善念发心、恶念发心和无记之念发心,其中善念发心包括胜义菩提心与世俗菩提心。以菩提心修学上师瑜伽即为发菩提心,修持密相上师瑜伽即为胜义菩提心之究竟发心。

        忏悔:修持金刚萨埵的目的是为了消尽一切烦恼。而上师乃一切诸佛菩萨之总集,上师即为金刚萨埵,因此,就教理以及修行之核心而言,修持上师瑜伽也即修持金刚萨埵。

     

        供曼扎的目的是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修持上师瑜伽即为积累二种资粮最究竟的方式。

        因此,五加行已经圆融在上师瑜伽之中。

 

 

        二、上师瑜伽圆满三种殊胜

        此中分三:传承法脉清净、上师功德圆满、自己信心圆满。

     

        我们通过修持上师瑜伽,信心逐渐生长,自然能获得上师密意的加持以及一切功德,无勤成就,圆满三种殊胜。

 

      1.传承法脉清净

        清净的传承才具有加持力,因此我们应当观察所依止的上师及法的传承历史是否相续清净?历代依此传承修持出现过多少成就者?传承上师与弟子之间是否已破根本誓言等等,如是极为关要!对于那些没有传承以及来历不明、半途出现的法,一定要慎重观察。

 

        亚青寺是莲花生大士与益西措嘉佛母授记的“亚青邬金禅修圣处”,拥有龙钦派与龙萨派两系法脉传承,从法身普贤王如来到莲花生大士为其共同祖师。之后,历经藏地诸位传承祖师,一直以清净法脉递传至今。其中,由无垢光尊者(龙钦绕降)开创的传承,称为龙钦派;由莲师意之化身、大伏藏师龙萨娘波尊者开创的传承,称为龙萨派。两条法脉皆被大恩上师喇嘛仁波切完美无缺地继承了。尤其很多大成就者都认定:喇嘛仁波切(妙音龙多加参)为无垢光尊者和龙萨娘波尊者的化身,故我等之传承甚为清净殊胜,极具加持力。可以断言,亚青邬金禅修圣处是世间传讲、实修无上窍诀大圆满最究竟清净之胜地。无垢光尊者所著《七宝藏》中的《法界宝藏论》乃直断之密钥。华智仁波切将《法界宝藏论》之精要细分为众多窍诀,即为亚青寺以次第渐行之理趣教授的“成熟口诀法”。成熟口诀法分为意识转为道用和智慧转为道用,若精通一切窍诀法,即已通彻《法界宝藏论》之要义。而上师瑜伽含摄了成熟口诀法之全部精髓。

 

        2.上师功德圆满

        依诸多经论所言,具德上师应当具有见道(登地菩萨)以上的功德,即圆满信心与慈悲心等诸功德。而登地菩萨已断绝堕落(轮回)与烦恼(轮回之因),具备救度轮回众生的能力。我等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已即生证悟普贤王如来之密意,且已成就最极稀有之虹光身,如同大悲观世音怙主,“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即生显现无量无边的利生事业,度化尽虚空际之如母有情。因此上师功德圆满,加持自然圆满,此为第二种殊胜。

 

        3.自己信心圆满

        外境中,传承和上师的加持虽然圆满,但要纳入自相续中,必须具备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往昔一切诸佛菩萨、印藏两地各宗派祖师、汉地历代高僧大德,无一不是因圆满的信心而获得加持并证悟。然现今有者不重视培养自己内在的信心,而执著于一切外境,以为请上师摸顶、结手印、念几句咒语、赐予加持品等就是真正的加持。诚然,导师如此方便诠释固然具有加持力,但能否对自己产生真实利益,还取决于是否具有圆满的信心。如果弟子为上品根器,对上师的信心极强,仅仅见到上师即能开悟证道,如那若巴谒见帝洛巴以及禅宗六祖初闻五祖圣名即生信心的公案。但在现今末法时代,众生信心薄弱而烦恼沉重,如此利根者寥若晨星。而修持上师瑜伽就是培养对上师与教法的信心,故我等应当勤修上师瑜伽,不断地培养和增长自己的信心,水到渠成之时,信心自然圆满。因此,修行者在行道路途中,必须专一诚敬信赖而祈祷自己的根本上师,励力修持上师瑜伽,此乃获得上师加持之捷径。信心即是见解增上、烦恼渐消的标志,唯有圆满的信心才能获得圆满的证悟。此为第三种殊胜。

 

        长期依止上师修法之弟子,已深知修持上师瑜伽的重要性,然初行者相续中尚存有诸多世间知见与习气,故难以生起对上师与密法强烈而持久的虔诚信心。但既然已皈依三宝并依止了具德上师,若仍偏执自己所持世间观念,则聆听上师教言又怎能使法义纳入心相续而断除烦恼呢?如同覆口之器、漏器、毒器三者,根本不具备装盛正法甘露之堪能。故惟有改正自心不如法种种习气之过失,励力修持上师瑜伽,待由衷生起感恩上师的虔诚敬心之际,上师密意便能融入弟子心间,自然呈现证悟功德。

转载自 http://1394241341.qzone.qq.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