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问之三国志》袁术攻略(上)

(2009-01-12 00:05:54)
标签:

郑问之三国志

袁术

攻略

游戏

这是我的第一篇博文,是一篇游戏攻略,纯属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为了让更多朋友看到,也贴在了《日本游戏攻略特区》(http://www.jgames.net/)。

 

正文(上半部分):

   第一剧本的袁术应该是相对比较难的几个君主之一,我用他打了很多次,不S/L(不包括自然存档,第二天继续),挺到有条件统一的几率在95%以上。由于袁术196年就可能死亡(我碰到的最早的),所以如果前期周旋的时间较长,我挺过前期就不再继续。前期周旋时间少的最终统一一般在201~205年,最快一次是199年。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共分享(玩的时候也看过其他网友如jumping28,中华海军元帅,江南,liuyes,浪子的攻略):

   先说说我现在摸索出来的流程(依优先度按所列顺序进行):

第一回合:外交刘表,移动除袁术、袁胤外的武将和兵到章陵。若外交不成功,韩浩攻新息,袁胤攻襄阳,乐就、雷薄攻南乡,除袁术外其他人从宛攻汝南,袁术攻宣阳;若外交成功,韩浩攻新息,袁胤攻宣阳,乐就、雷薄攻南乡,除袁术外其他人攻汝南,袁术攻虎牢关。刘表先攻则袁胤不用谋略坚守新野(必失败),董卓先攻则袁术出击+不用谋略坚守宛(必失败)。

第二回合:

宛和新野陷落:阎象增加章陵城防,其他人练兵。袁胤攻襄阳,袁术攻新息,视情况攻新野。刘表先攻除袁术、袁胤、陈纪外其他人迎击,运气好也有可能赢。此后继续骚扰襄阳,向东扩张。看运气了,我打的时候袁术灭亡的情况都是这回合刘表先攻。

宛没有陷落:移动袁术回宛,袁术提升章陵兵粮,移动南乡、宛除袁术、袁胤外的武将和兵到新息。若第一回合外交不成功,兵少的武将攻西阳,袁胤攻襄阳(第一回合新野陷落就攻新野),一个武将攻虎牢关,其他武将除袁术外攻许昌,袁术攻宣阳;若第一回合外交成功且保持外交状态,兵少的武将攻西阳,袁胤攻宣阳,乐就、雷薄攻怀,其他武将除袁术外攻许昌,袁术攻汜水关。宛被先攻的情况,袁术出击+不用谋略坚守宛,汝南武将用谋略坚守汝南。

第三回合:

宛陷落:移动袁胤到章陵,阎象增加章陵城防,移动新野、汝南、章陵的其他武将和兵到新息。袁胤攻襄阳,若江夏是孤城则韩浩、韩胤、陈纪攻江夏,袁术、阎象和兵少的武将攻西阳,视情况攻新野和汝南(可能被招降)。

宛没有陷落:移动袁术回宛,移动阎象到章陵,增加章陵城防,移动其他许昌武将到新息,移动袁胤到章陵,移动兵到新息。宛被先攻的情况,袁术出击+不用谋略坚守宛。曹操攻许昌不要防守。

以后的回合,优先向东向北扩张和骚扰威胁首府的君主,寿春是空城要去占,不要和其他人结盟,不要切断刘表和孙坚的联系,没有把握,不要切断董卓和曹操的联系。再之后累积国力,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然后说说一些相关的细节:

   一、君主无敌。

   游戏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君主(及其继承人,选袁术的话,就是袁胤)。

1、君主的政治和段位关系到命令点数:

群雄:命令点数=(政治和段位的大值)×2

称王:命令点数=(政治和段位的大值)×2.5

皇帝:命令点数=(政治和段位的大值)×3

封丞相和大将军中的一人:命令点数=(政治和段位的大值)×4

封丞相和大将军:命令点数=(政治和段位的大值)×5

由于袁术政治先天不足,而国家的发展必须用很多的命令点数,所以增长他的段位就成了重中之重。

2、称王称帝都是随机的,一般来说,地盘越大(农业商业总值越高),越易发生。我经历过只有四个城就称王,有五十几个城也不称帝的情况。

3、君主及其继承人都不会被招降,不会反叛,不会独立,不会下野(除刘备外),攻城不会死亡。因而最危险的城交给继承人去守;最坚固的城墙交给君主和继承人去磕;需要骚扰的城优先出动继承人和君主。

二、治理时间

命令点数的合理运用是很重要的。对袁术而言,前期我的排序:外交刘表→移动武将→增加城防和兵粮→移动士兵→封太守和官位→练兵;后期我的排序:封丞相和大将军→移动武将→增加城防和兵粮→招降→分配→移动士兵→封太守和官位→练兵;能水军的时候优先执行,只做一次,用政治尽量低的武将执行扣的钱少,一般是韩浩在江夏待命,袁术正好打到水边就用袁术。

1、用阎象外交刘表的成功率在25%左右,成功后会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使得前期周旋的时间大大减少。其它外交指令没怎么用过,因为作用不大(尽管驱虎增长经验值多,但袁术吗,还是省点用比较好)。

2、我把城池分成几类:

弃城——城防、兵粮在一回合内都不能或不用增长到“安全值”(城防50以上,兵粮15以上)的前线城池。一般不派武将驻守;或为了诱使敌大军进攻,另有我方其他部队攻敌后方能切断敌军而派继承人或低能武将驻守。

坚城——城防、兵粮在一回合内都能增长到“安全值”的前线城池。为了有效损耗敌人兵力,一般派继承人或低能武将驻守,确保敌无力攻下的可以派高智力武将驻守。一般10万兵的君主,打下两三个这样的城就是强弩之末了。

友城——前线后方相近的城。有进攻任务的武将都驻守在这,还可参与协防,在这防守不会被抓,士兵也不会减少。可以隔三个城进攻,隔一个城防守。

供城——前线后方的中大城。大城能自动增长到4000城兵,中城能自动增长到2000城兵,关卡能自动增长到1500城兵,所有超出1000的城兵可以移动。有任命太守的话,兵增长速度与太守政治能力高低相关。任命完了太守还可移走。

首府——优秀武将和不忠诚武将的驻守地。在这的武将可以执行全领地的内政指令,对外用谋略。在这的武将不会独立。

根据以上城的特点调派武将。需要注意,有时敌人会直逼城下,不给你野战的机会,所以无论如何前线城池不要放太多武将。我一般一城只放一个,最多两个。还有忠诚度低的武将请不要放在前线和联系通道的城池,有进攻任务的放在支道上,其他的最好搁首府。

3、无论大城小城,只要城防、兵粮在“安全值”以上就好。增加多了也没什么用,而且越往上增加越少。用政治、智谋高的武将执行“城墙”、“兵粮”效果最好。有时命令点数富裕,为了培养袁术,也可让他执行。

4、我打的时候从来没招过兵。平时把所有富裕的城兵移动到小城,要分配的时候再移动到武将集结地。

5、封太守之后,能使城池被招降的几率降低,增加武将忠诚度,加快城兵增长速度。官位关系到武将带兵数,出征的总大将人选,一般封到将军就够用了。

6、练兵其实没什么用。只要补充足够多的兵,战力就有保障。所以我情愿把命令点数花在兵员的收集上。

7、如前述,丞相和大将军很重要,能增加命令点数。不过打野战的时候最好别用他们。丞相和大将军都需要10段以上才能任命,所以平常注意培养几个高段位的武将,我一般是培养阎象、郭贡、华歆、许贡、严白虎。

8、谋略里面招降最有用了。我一般都会在首府或前线放一个高智力武将,对治安低的城用相当好使,经常切断敌大军,或得到难攻下的城池。造谣和破坏偶尔用,效果也不太好;其它的都没怎么用过,因为作用不大。

9、一个武将实际指挥的兵数=(统帅和段位的大值)×2。为了保证忠诚度高的武将有充足的兵,一般我分配时给他们1.25倍实际指挥兵数,这样即使这次野战中损点兵,也能保证下次进攻有足够的战力而不用补兵。

10、农业、商业、治安我基本上不用,城多了,根本不愁没钱。治安太低,城池被人招降了,我也可以招降回来,还可以攻回来。

11、录用没怎么用过,因为效果不好。

在这里说一下武将,每一个武将都是有用的,高能武将能攻城拔寨,富国强兵,低能而忠诚度高的武将可以驻守前线,低能而忠诚度低的武将也可以慢慢培养,所以请珍惜他们。袁术一开始10个武将也够用了,不过还是争取第一回合得到郭贡、王叡。武将越多,统一的进程越快。但武将少也可以打,我曾经经历过只有袁术和韩浩,其他武将被困在南乡,直到一年多后孙坚一个招降才把他们送回首府,接着袁术又被困在江夏长达三季;也经历过打得只剩4个武将,被刘表和孙坚重重包围,最终突围而出。这个游戏有很多变数,体验不同的过程也很有意思。

一个武将的忠诚度有个初始值,以后忠诚度都会回到这个初始值,忠诚度黄色和红色是危险信号,他们可能独立,被围城时可能内应献城。所以尽量派高忠诚度的武将驻守前线,即使一时忠诚度降低(中计或被围城),也会自动涨回来。实在低狠了,移回首府,过几回合任命个太守啥的,又可以派上前线了。游戏中可以在一个城池无限任命太守,提升数人忠诚度,而原太守忠诚度不降,这不合常理,我一般都是移封。自己国力越强,敌人武将忠诚度越低,且是最后一个城池,攻城时得到敌人武将几率越大。所以在最终灭一个君主前,可以多围几次城,降低他们的忠诚度,这样不至于大量武将直接选择下野。

12、有时候敌人会招降我方城池造成“孤城”,虽然脱离会使武将带的兵减少,但为了保存武将,有条件的话必须立刻执行。且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武将尽可能放在与首府有不会被切断联系的城池。袁术在向东扩张时,淮南与寿春相邻,经常会被招降,所以武将尽量放在安丰、西阳等后方城池,还应尽可能占领寿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