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华涛:可批评,但切莫以偏概全

(2011-12-20 20:47:31)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偶感

可批评,但切莫以偏概全

安徽芜湖 庄华涛

 

看到郑渊洁“小学生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这则言论时,我内心充满着悲哀。我所悲哀的是教育的尴尬处境——只要是长着嘴的,都可以对教育说出点道道,都可以对教育指手画脚一番。包括作家、哲学家这类普通人群看来非常高端的知识分子,也包括农民、工人这之类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

从积极的层面说,这应该与国民的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有关,与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有关,从悲观层面说,这是与从事教育的人群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有关。一个专业化不够的行业,别人要想挑那么点儿刺,也是再容易不过的。就如我可以挑出农民伯伯种的菜时没能注意杀虫,导致叶上都是虫洞的缺点,却挑不出卫星上不了天是因为什么问题而导致的。

其实,一直以来围绕班干部制是否需要的争论从来都没停止过。有人说需要,因为这是一个学生的民主意识、集体意识可以得到锻炼与提升的平台;有人说不需要,因为它往往沦为部分学生的特权,从而打击了其他的孩子的信心与自尊。为此,虽然班干部制还是主流形式,但也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了无班干部的尝试。

这些争论并没有引发太多的关注,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意见,都承认其它方式也有自己的优势。但不同的是,这次郑渊洁以其出位而雷人的言论引发了更多的关注,从而使这个争论凸显出来。

细看郑渊洁的观点,是一种典型的以偏概全,他突出的是班干部制在施行中的误区,而没有关注到一些积极的现象。

其一,班干部只是“为强权效力”吗?

不排除有随着班主任意志而去管理班级的班干部,但更多的班干部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很强,甚至有时,班干部会带头与教师“较真”。比如艺体课无故取消,在我班就是很难行通的。

而郑先生所说的“为强权效力”,则是将班干部为维持班级正常运作而付出的努力都划到这个行列。那么,值得关注的是,如果班干部不去维持班级正常运行,那郑先生是不是会批评他们“没有责任心”呢?

其二,班干部向教师汇报就等同于“告密”吗?

能力有大小,问题有不同,班干部不一定什么问题都能处理好。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班干部去寻求教师的帮助,应该是非常明智、对人对已都非常负责任的做法。

因而,将班干部向教师汇报问题、寻求帮助等同于“告密”,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我想,如果班干部无视同学违反纪律,无视班级的混乱,那么,郑先生是不是会批评他们“不作为”呢?

其三,班干部“奴役同胞”。

可以说,“奴役同胞”这个词汇我无论如何都不能将之与班干部这个群体联系上。虽然我并不否认有个别的班干部仗权欺人的现象,但那也只是个别现象而已,不能归于班干部这个群体。准确说来,在选举制下的班干部,更能够团结同学,更能够以身作则。

如果郑先生依据少数班干部选举中有“贿选”现象,从而得出班干部群体大多数会“奴役同胞”的结论,也只能说是想像力太丰富的缘故。至于以看守所和监狱严禁以犯人管犯人来作为论据,主张取消班干部制,更是显得过于牵强。要知道,班干部管理班级,还有班级条约等制度的规范啊。顺便想问一句,各级政府部门是不是也要取缔呢?他们也是依据法律条约去管理“人”的事务啊。

我想,在班级管理中,无论班干部制也好还是值日生制也罢,每种方法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不足之处。只要教师努力、认真地去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创新,每一种方式都是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而教师如果敷衍塞责、漠不关心,哪一种方法都可能都管理不好班级。也就是说,教师个体原因导致的问题,不能将棒子打在“班干部制”的屁股上。

作为教育工作者,大家都会非常欢迎各届人士对教育的批评指正。但应该注意的是,这样的批评指正应该是冷静的、全面的,而非是情绪化的、以偏概全的;是建设性的,而非破坏性的。

(补记:写完这个文,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公众喜欢将个体教师出现的个体现象强加到教师群体身上?还是因为,每一个教师都是教育的一份子,都能成为教育的底色的一部分的缘故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