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频繁考试,弊大于利

(2010-10-17 16:29:34)
标签:

少儿

城区

心有余而力不足

分类: 教育随笔

频繁考试,弊大于利

 

安徽芜湖 庄华涛

(本文刊于《教育文汇》,请勿重复刊用。)

《礼记.大学始教》中说,“未卜帝不视学,游其志也。”意思是说天子在大祭之前不视察学校,以便学生按自己的志趣爱好调理学业。但时下的教育,除了期末考以外,还存在着众多的考试,使学生应接不暇。即便是笔者所处的农村小学,日常的考试也名目繁多。一套省卷、一套县卷,再加上期中、校抽考、片区抽考、县抽考等等,平均起来语、数、英每科每周都有一次考试。如果再碰上一位过于认真的教师,学生可能还要再去买一套教辅资料,考试的频率还得上升。这还是农村小学,对于教学的关注程度相应来说要淡漠很多。城区的学校还要再加月考、年级考、几校联考之类,真不知每门课每个学期需要考多少次。

频繁的考试背后,实际是强化了“成绩”的作用,而弱化了其它过程性的评价方法。而过度强化“成绩”这一衡量标尺,必然会导致了应试教育行为的泛滥,与当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这样的举措对于所有教育关联者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参加考试的学生。

考试占据了学生太多的时间,使他们疲于应付。考得好,来不及喜悦就要准备下一次考试;考得不好,家长的抱怨、老师的责备甚至同伴的奚落会使他们无地自容。整个的生活因“考试”这两个字而变得单调乏味。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一点自主选择的权力,没有一点反思学习的余地,也没有一丝“我要学”的激情。因此,谈不上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学习方法的掌握了。那么,这样的考试还是出于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促进他们学习的目的吗?我想,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必将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长期的阴影。

频繁考试同样给教师也带来了巨大压力。每次考试过后的分析、总结,总会演变成点名或不点名的表扬与批评。而每次考试的结果,又可能与教师的奖励工资、评优评先相挂钩。所以,为了保证考试中的成绩,好多的教师在教育方式上更注重教学生通过考试的方法,而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甚至有的时候,为了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不惜亲自上阵,帮助学生作弊。

这些极端的做法,实际也是教师面对压力过大的体现。而这种压力,最终的受害除了教师,还有学生。

家长是教育相关者里最委屈的一个——对于孩子的学习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旦孩子没考好,家长要面对的是如何去安抚孩子,如何面对教师的抱怨。很多的学校,孩子的成绩一旦掉下来,老师的“邀请”、家长会都会成为一些家长恐惧所在。往往家长一方面担心孩子的身体与心理是否能承受,一方面又不得不逼迫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期望能用延长学习时间来帮孩子取得好一点的成绩。

这部分压力最终还是有一部分不可避免地转移到了学生的身上。

面对如此大的压力,有的孩子选择了逃学,有的选择了退学,甚至有的选择了走向邪路、绝路。我们不能指责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弱,只能说除了读书以外,频繁地考试给他们太大的压力了。

可以下这样一种结论:频繁考试,已经不再是当初考试组织者所设想的那样,是一种提升教育质量的手段了。相反,它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动力,甚至使一些学生因厌烦考试的学生而不得不提前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从大多数教育关联者的角度来说,频繁考试,弊大于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