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思

(2010-09-26 17:45:38)
标签:

网友

教育

反思

分类: 教育随笔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思

安徽芜湖 庄华涛

与网友聊,涉及最多的是自己所教的孩子,而话题最多的也是孩子。如何难教育、如何不听话、如何跟你捣乱等等。而且,媒体上报道的教师与孩子之间发生肢体接触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一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他们处在班级的底层,感受不到学校的快乐。学习差、人缘差、自觉性差……但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孩子。任何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有时,我还是挺佩服这些孩子的。

我们做一下设想,假如你在单位,领导每天都对你唠叨,每天都给予你批评,每天你的生活中没有人理你,每天你即使努力表现受到的结果还是责备,试问,你还有去单位的勇气吗?但他们来了,每天依然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来了,迎着你漠然的神情来了。难道这种品质不值得我们欣赏吗?

当他们打扫卫生时,我们也许心里会想,只会做这样的事儿;当他们上课注意力分散时,我们也许会想,差生就是差生;当他们犯了错误时,我们也许会想,这次找着了机会,可得好好利用一下。生在班级,就是当反面教材的料。他们的优点我们视而不见,我们只愿盯着他的缺点。但我们反思过没有——是什么让他们成了差生?

一年级时,孩子的差异是不大的;家庭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也是差不多的。为什么我们教了几年,之间的差异却越来越大呢?是他们不够努力?也许。是家庭不够重视?也许。是他们的智商真的有点低?也许。但我想,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教育身上。

不太赞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但不得不承认,这句话虽然极端,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至少,他说出了一个事实——学生的差异除了自身差异外,我们在其中也发挥了作用。

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求孩子把小手背背好。于是,我们讨厌那些好动的。二年级,我们要求当天的作业及时完成,于是,我们开始讨厌作业太慢的;三年级,我们要求回答要积极,于是,我们又开始讨厌性格内向的;四年级,我们要求每天要记日记,于是,我们又逐渐讨厌实在写不出来的;五年级……一步一步,好多的孩子被贴上差生的标签,一步一步,我们使孩子们战战兢兢,没了个性,没了自由,没了自己思考的空间。

我们打电话给家长,我们请家长到学校,我们主动到孩子家去家访,其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不打电话给好孩子的家长?我们为什么不请好学生的家长到校?我们为什么不主动到好孩子家去家访?这样的追问还可以延续很多。

再如,当控制不住时,我们会不会训斥家长?也许不会,但绝对话语中还是带着怒气,带着讽刺,带着冰冷的温度。当我们愤怒时,我们有没有想过家长的感受,想过孩子可能得到的待遇?也许在家,孩子也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的。这样的结局只能使他们的处境更加的难熬,将他们排斥出集体的范围。

于是,让我们抱怨的孩子真的产生了。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真的应该时刻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