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味篆书经典系列—杨沂孙《在昔篇》

(2013-05-10 16:05:43)
标签:

杨沂孙

《在昔篇》

临摹与创作

                        劲利谨严的杨沂孙《在昔篇》

 

                                        仇高驰

 

    《在昔篇》是杨沂孙以四言诗的形式撰写的一篇韵文,并用篆书写出。它不仅是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同时还是一篇重要的书学论文。《在昔篇》讲述了古文字书法的历史,讨论了文字学与古文字书法的关系,评点了历代重要的古文字学家和古文字书法家,提出了自己在古文字书法方面的独立见解,堪称是杨沂孙篆书的代表作。

杨沂孙篆书初学邓石如,后广取博收,将大篆和小篆熔于一炉,并在篆书的结构上一改邓氏的瘦长为方整,点画参差错落,方圆兼备,形成迥异于邓氏的一种圆浑古朴的风格,在清代篆书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成为足以和邓氏分庭抗礼的篆书两大派系。杨沂孙的篆书有别于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一系的姿媚和飘动,呈现出的是一种古穆与质实的格调。在他以后的诸多篆书书家舍长就方的体势变化,可以说是杨沂孙实开其先。

    《在昔篇》篆于杨沂孙去世的前一年,但却无丝毫衰颓的迹象。充分显现出杨沂孙功力深厚,布局法度严谨的风格特征。其用笔以方笔为多,尤其是起笔处方中显骨力,收笔一如往常作悬针而非尖锋出,有嘎然而止之态。其线条凝炼劲拔,画如屈铁,内含筋力,既刚又韧,富有弹性;其笔锋转折或交接处有方有圆,亦方亦圆,无一圭角,不露起收笔痕迹。整篇结字趋方,工整谨严,有上紧下松、内敛外放之势,稳固而又活其体,重心下沉,布白均停,多有《石鼓》及钟鼎笔意。通篇章法井然整饬,首尾一气。确乎有“颉颃邓氏,得意处或过之”。

    临习法帖,首重在笔法。由于杨沂孙的篆书笔法是从邓石如笔法化出,起笔暗按作顿,行笔裹锋涩进,均与邓法不二。所不同之处只在收笔,邓石如收笔逆入平出,轻松流畅,而杨沂孙收笔暗提驻锋,嘎然而止。因此,如能在临习《在昔篇》之前,研习一段时间邓石如的篆书法帖,将会对临习《在昔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还要明白,杨沂孙篆书之所以能在邓石如的影响下而门户独张,是因为他在深入研习邓氏篆书的基础上,融会钟鼎文、石鼓文、秦诏版、汉碑等篆书,从而跳出了前代书家一脉相袭的斯冰小篆法则,将小篆的长形体势变为方形结构,有些字甚至成扁方。每一字的字形,往往又多作上方下圆,外方内圆处理,并将某些弧画辅之以方折之笔,这样便在婉转流畅之中增加了些许端严和整饬。这就要求我们要想学好《在昔篇》,还必须对石鼓、鼎彝铭文乃至秦汉金文都要有所涉猎。

 http://s5/mw690/5e21c495gdc58d115b524&690                          杨沂孙《在昔篇》(选页)

 

http://s4/bmiddle/5e21c495gdc58dcc2a033&690                            仇高驰临《在昔篇》

http://s3/bmiddle/5e21c495gdc58e27115b2&690                    仇高驰拟《在昔篇》笔意创作的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