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味篆书经典系列—赵之谦《汉铙歌册》

(2013-01-09 11:31:52)
标签:

赵之谦

汉铙歌

邓石如

仇高驰临赵之谦

笔意

分类: 篆书技法

                        秀润委婉的赵之谦《汉铙歌册》

 

                                          仇高驰

 

    在晚清的艺坛上赵之谦可以说是一个通才,他天资聪颖敏捷,涉猎广泛,造诣全面,善绘画,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在篆刻方面他广采博收,变化熔铸,为清末的印坛开辟了一个宽阔的前景,是继邓石如之后的又一高峰。其书法兼擅真、行、篆、隶,且均自成一体,有独特的笔法和意趣。

就篆书而言,赵之谦最初习篆深受邓石如的影响,后来他改邓氏以隶法入篆为以造像法入篆,同时增加了结体上的曲折弯弧处理,起笔均以方笔入,收笔则微按而出锋,其间气机流宕,遂别开生面,自创一格。其过人之处在于他能从石刻碑版中,寻求能充分发挥毛笔自然书写功能的笔法与用笔运动的节奏美,故而其篆书婉约多姿,流畅秀润,,转折之处多取圆转之势,无生硬方折之态。书于同治年间的《汉铙歌册》可视为赵之谦篆书的代表作之一。

    《汉铙歌册》,纵32.5cm,横36.8cm。此册篆书选录《汉铙歌》“上之回”、“上陵”、“远如期”三章,计12开,74行,行3字。款署:“同治甲子六月为遂生书,篆法非以此为正宗,惟此种可悟四体书合处,宜默会之。无闷。” 从其所题款语可知,《汉铙歌册》应是其为习书弟子所书的范本。书法结字略方,沉实后重,精气内敛,当是其书风已经形成时期的作品。

     我们在临习此册篆书时首先要深刻领会其起止参用北魏造像笔法的特点,尤其是横画的起迄处在提按中要微显锋芒,在转折处与邓石如不同的是无需转捻换锋,而是顺笔转向,表现出气机流宕的感觉。赵之谦在此篆书册中的收笔也很具特色,除横画偶疾起而止外,其余皆略作停驻,稍稍回锋便起。这里需要强调指出,在临习时起笔切记过于夸张,在换向收束处也不宜环绕盘曲过甚。否则,便会形成习气,“化神奇为恶俗”了。赵之谦此作的结体尽管还是遵循着小篆的法则,但较邓石如的篆书已经变长方字形为正方字形了,尤其是在垂脚处不像邓篆那么过于强调了。这种结字方式被后来的萧退庵老人所继承,并进一步予以强化,从而形成了“萧篆”的面貌的。

    书写小篆,最容易忽视的是其书写性,当代许多小篆作者,因没有对这一静态书体的书写性很好地把握,从而导致描摹、板滞的弊端。赵之谦的篆书不刻求工致,字体力求有所变化;线条变幻弯曲的幅度大,姿态生动,轻松舒朗,劲健有神,具有“画”意,书写性极强,我们通过对这册《汉铙歌册》临习庶几可以纠正小篆创作描摹、板滞之病。

 

http://s6/bmiddle/5e21c495nd2d2c4245de5&690                                   《汉铙歌册》选页(一)

http://s15/bmiddle/5e21c495nd2d2c99293fe&690                                   《汉铙歌册》选页(二)

 

http://s8/bmiddle/5e21c495nd2d2d8a70647&690                                     仇高驰临赵之谦《汉铙歌》

http://s14/mw690/5e21c495nd2d2dfc84cdd&690                                 仇高驰拟赵之谦《汉铙歌》笔意的创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