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拯救1955所乡镇卫生院
(2011-05-02 11:18: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国卫生 |
一家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为当地农民看病。长期以来,我国乡镇卫生院在保证农民基本医疗服务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近年来,由于在职责定位和财政保证上的错位,乡镇卫生院普遍遭遇生存困境。 |
|
|
她现在能做的就是每月25日、26日的接种门诊,这两天需要接种疫苗的人会集中到乡卫生院接受接种注射。
“很多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来接种疫苗”,她说,这和预防保健的宣传不够有关。
“这都需要钱啊”,张国坤说,印制材料、下乡用车,这都得花钱,不得已只有拖欠出租车、县防疫站的疫苗等费用。
另一方面,由于人员工资没有保证,乡镇卫生院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也难以保证防保经费专款专用。
涞源县财政每个月给各乡镇卫生院的防保经费是1250元左右。但南屯乡卫生院有5个人,每月需要支出的工资就是2000多元,而医院每月的药品收入也就是1000元左右,“加上县里给的防保经费刚好够发工资,也就很难说那1250元就一定用于防保(防疫保健)了。“南屯乡卫生院院长史春晖说。
就河北全省这次调查情况看来,377所乡镇卫生院中用于农村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宣传、妇幼保健等支出的公共卫生费用2001年、2002年、2003年分别是15.65万元、18.66万元、21.86万元,平均每所卫生院每年的费用才几百元。
河北省审计厅在调查中作出了这样的概括:“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中,计划免疫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在上级部门的督导下还能有所开展,而预防保健和卫生宣传工作几乎停滞。”
报告指出,卫生院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大打折扣。在农村尤其山区坝上,或因家庭收入有限,或因交通不便,农民预防保健意识相当淡薄,医疗保健观念陈旧落后。从被走访的农户和患者看,没有一户平时做身体健康检查,都是有了病状迫不得已才去求医,“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事屡见不鲜。
卫生院现状引起重视
3月16日,河北省审计厅厅长张成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我们思考落实这份文件精神,想从对乡镇卫生院的调查来了解农民的医疗质量问题。因为农民的上学、医疗、养老都是需要社会关注,这些问题不解决,农村的小康无从谈起。”
“调查的另一原因还出于对2003年非典过后的冷思考,当时我看到正常的防疫体系中,农村是薄弱环节。”
事实上,乡镇卫生院的困境并非河北独有。根据媒体报道,中国卫生部基妇司副司长杨青在“基层、农村医疗扶持项目”启动仪式上透露,目前中国现有的44952所农村乡镇卫生院运行状况,三分之一还可以,三分之一勉强维持,三分之一处于崩溃边缘。
卫生院的现状已引起了各地有关部门的关注。
去年12月底,这次调查报告形成后,河北省副省长郭庚茂于12月31日作出了批示:“建议由卫生厅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改革发展意见措施,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疗体系建设。”
今年2月5日,河北省卫生厅、财政厅、发改委作出了“关于对省审计厅全省乡镇卫生院审计报告所提问题及建议的情况报告”。提出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职能建设,加强基层预防保健网络建设,合理安排农村疾病预防控制经费和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防保科建设,保证工作经费,确保公共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