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公立医院改革向纵深推进
(2011-03-06 09:01:32)
标签:
芜湖市医疗集团医疗机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杂谈 |
分类: 新医改 |
2008年初,芜湖在市属8家医院以“医药分开”为突破口,拉开了公立医院改革的序幕。通过成立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均一年减轻群众药费负担6117万元。芜湖市加大政府投入,从2008年开始,市财政连续五年每年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专项用于整合医疗资源,支持公立医院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各医疗机构2000余名离退休人员全部剥离进社保,市财政原来拨付给医院的每年4000万元事业经费不减。
将医保病人费用“后付制”改为“预付制”,按上年同期医保费用水平每月预付医院90%资金,保证医院运转需要。在此基础上,芜湖市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成立市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领导下的负责医疗集团投资、管理、运营的高层次议事决策机构,实行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根据区域分布和医疗机构功能,整合、优化现有医疗资源,以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和芜湖市中医医院为核心,组建三大医疗集团,为市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执行机构,负责医疗集团日常运行管理。为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目标,去年9月,芜湖市探索建立医院集团化改革向区级医疗机构延伸新机制,取消区医院建制,根据区域分布,将区医院和公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体划入相关医疗集团,实行人事统一管理、财务统一核算、资产统一配置、财政统一补贴,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办医格局。
芜湖市还投入巨资,加大对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医院基本医疗环境和医疗条件。近3年来,共投资19亿元,加强5家重点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床位数由原来的3250张增加到6700张。将市第一人民医院从城中区整体搬迁到城东新区,投资5.7亿元建新院区;投资4.3亿元新建市中医医院新院区,将三甲市中医医院从城中区搬迁到城南新区;在城中区投资4.4亿元扩建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在城西区,投资4亿元扩建弋矶山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安徽日报1月16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