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访陈竺

(2009-03-24 19:06:41)
标签:

医疗保障

住院医师

医改方案

陈竺

中国

惠民

收支两条线

乡村医生

医改

杂谈

分类: 新医改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的委员召开联组会议,卫生部几位部级领导悉数出席,与医药卫生界的16位政协委员,围绕即将公布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展开对话。卫生部部长陈竺就未来三年医改的五项重点措施,谈了自己的整体设想。

会后,《财经》记者对陈竺进行了约40分钟的专访。

  《财经》:公立医院改革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你认为公立医院接下来该怎么改革?

  陈竺:首先必须切实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公立医院的改革有很多难点,因为有很多矛盾、问题集中在这个平台上,例如补偿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目前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一些具体措施还有待于探索,我们会在东、中、西部选择若干城市进行试点。

  对于医院的补偿来源,目前有三个——政府、医疗保障和药费的加成,我们的目标是把它改为两个补偿来源,逐步取消药费加成。如果以药补医的问题不解决,在现在这种创收冲动的大环境下,多用药和开贵药的情况没法解决。需要注意的是,财政对医院的直接投入固然是医院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更重要的来源是医疗保障体系,是保障体系所动员出的社会资源。

  《财经》:你很重视医疗保障体系,为什么?

  陈竺:有了社会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才能让国民有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通过医疗保障体系来进行补偿,不太容易养成“大锅饭”和“懒人”。如果财政全部补供方,即医院,可能会养懒人;可如果全部补需方,即医保,而对供方没有引导和约束,对于筹资水平还比较低的中国,社会可能会经不起医疗机构诱导消费所带来的巨大费用负担。

  而且,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还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当一个患者住院,如果全部费用或者大部分费用需要自己支付,又如果医药费比他一年的收入还要高,我想医患关系很难好得了。所以保障制度很重要。

  在保障体系中,补充医保和商业保险的发展空间很大。例如,新农合要提升筹资水平,争取提高报销比例。但是,对于白血病这样的重大疾病,若能通过投保者在补充保险上的集体努力来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则报销比例就可大大提升。针对我国基本医保低水平、广覆盖的现状,补充和商业保险则可以做一些事情,这样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就更大了。

    《财经》:很多医院,包括医生都担心,取消了药费加成,政府投入又跟不上,会影响他们的收入与生存。是否存在这种可能?

陈竺:我认为不会减少收入。因为投入卫生领域的钱和资源,不管是投到医院、公共卫生机构,还是医疗保障,最终都会流向医疗服务的提供者。现在基本医疗保障越来越好,人看病越来越多,总资源增加了,收入怎么会减少呢?这几年,大医院每年的业务收入都是以10%—15%的速度在增长,没有必要担心。

  《财经》:有很多政协委员对于在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存在疑虑。为什么要推行“收支两条线”?

  陈竺:实际上,“收支两条线”的核心意味是公共财政要足额投入。在足额投入的前提下,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不会造成“大锅饭”而影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了足额投入,公立医疗机构就不会以赚钱为导向,而是以公益性为导向。我们在“支”的时候,可以按照他的服务水平进行分配。医疗服务的质和量、患者的满意度都是可以测量和评估的,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可以给医院或者医生排序,在分配资源时加以区别,体现出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例如,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就会对所管理的医院做这种综合评估,而且让院长心服口服,这是上海很好的经验。医改现在往纵深发展,已经到了需要有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阶段。

  不过,目前我们还没有提出要在大型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主要还是在基层机构,例如在社区和农村乡镇卫生院探索实行。基层更要体现公益性。

  《财经》:那如何引导医务人员,以避免出现大处方呢?

  陈竺:如何避免开大处方,已经有法规。我们现在也已经开始研究制定诊疗规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发达国家的大医院都有这个。它建立了针对各种疾病的非常明确的、带有标准意义的“临床路径”。

  而且,我们必须把诊疗活动放到社会可以承受的前提下去看待。我们国家现在医疗保障的水平是有限的。以城镇居民医保为例,将来大病补偿封顶线是居民收入的6倍,将近10万。我们的医院能不能在这样的保障水平下,用基本药物,用适宜技术,用规范化的诊疗程序,基本上就把大病给治疗下来?

  例如,一个孩子得了白血病,用最昂贵的药物,医保和家庭可能承受不起。我们还要考虑药物的性价比,假如新药的疗效相对于传统药物提高了1倍或者几倍,我会愿意用;假如有效率只提高了几个百分点,价格却是传统药物的几倍或者几十倍,那么我就要慎重考虑了。

  规范制定好以后,不仅减少了诊疗的随意性,还提升了医疗的效率,能够缩短住院时间,这意味着医疗资源的节省和单位时间内医院经济收入的提高。

  我认为,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与医院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并不矛盾,这就是公平和效益的统一,关键是管理。

    《财经》:据悉,新医改方案中规定,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跟公立医院一视同仁。你怎么看待民营医院?

陈竺:现在中国有约2万家规模以上医院,其中大约1.3万家是公立医院,其余是民营医院,是非常重要的力量。民营医院有两类。一类是营利性的,我希望这一块能够做好。但医院真正要营利,必须得有绝活,而且还是公立大医院也做不到的绝活。这样它可以自主定价,可以往高端发展。另外还有一类,是非营利性的民营医院,它们不以赚钱为目的,是体现公益性的,应该和营利性的民营医院分开,和公立医院同等对待,在医保准入、科研立项、学科建设、人才政策等方面,都应该和公立医院是同一个待遇。

  《财经》:今年有很多委员提到了医生人力资源的问题,例如乡村医生短缺、急需建立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等。医改方案中有没有相应的对策?

  陈竺:在医改方案中,关于人才的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护理队伍和基层队伍的稳定,人员培训计划等,有比较多的描述,但是尚未形成整体的人力资源建设规划。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和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协商。

  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建立,十分重要,也是现阶段能做的。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必须要经过实践的锻炼、培训,我们称之为毕业后教育,其中就包括住院医师培训。我们希望建立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步伐能够快一点,近期试点以后能够向全国的大医院推开。我们最好的研究型医院都要投入到这个工作当中去。实际工作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但要迎难而上。

  我希望,三年之内就能有一批经过住院医师训练的优秀人才下到县医院,甚至更基层。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先到大医院训练一年半到两年,然后再到县医院做一年左右的住院医师。医院的导师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教学指导。全国2000多个县医院,每个县医院里面都能有几个这样的医生,而且他们未来还可通过大医院的定点支持不断提高水平,就能给大家以希望。患者将来也不用有病就到省城去。

  《财经》: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具体对应的,将是什么样的措施?

  陈竺:首先,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能够得到尊重。多年以来,中国没有把医生放到和教师一样高的位置上去。乡村教师现在可以领公务员标准的工资,我们还在为乡村医生一个月几百元钱的政府补贴努力。其次,医生还应该受到人格上的尊重,要有事业发展的空间,他们的基本权益要得到保护。

  《财经》:医改即将展开,你有什么预期?

  陈竺: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世界性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希望在三年内,有比较大的改进。有些事情,如果不去认真研究,泛泛地提一些口号,可能十年、20年很快就过去了,什么变化都看不到。如果我们能够做一些顺应规律的事情,能够抓住重点实现突破,那么几年里你就可能看到明显的成效。所以这次医改突出近期重点非常好,又有一个中长期的指导性意见管长远、管方向。■

  本刊记者于宁对此文亦有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珠海镜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