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疗服务质量是衡量医改成败的重要标尺

(2009-03-09 17:57:55)
标签:

经济

医疗服务质量

医改

杂谈

卫生

农村卫生

健康

基本医疗

医药卫生

分类: 新医改
   即将进入阳春三月,两会又要召开了。从这几年发布的文件和前一阵子部委发布的信息看,医改无疑还是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事实上,要想使群众满意,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是迫在眉睫的。而将民生问题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的这届政府,一定不会将这个虽然头疼但必须解决的问题搁浅起来。医改的方向已经确定,而从各方反应看,即使是很挑刺的专家也很肯定此次医改的路径。

  国家医改的方向已经很明确,其中包括资金投入的方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到全民投入,当然市场化的路子不会有根本性转变,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双向的:既要让老百姓满意,又要保证医院很好的生存下去。在这样情况下,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的基本筹码。

  之前,前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就一再强调,医疗服务质量是衡量医改成败的重要标尺。他说,加强对医疗服务的监管是卫生部门必须重点做好的工作,做不好就会“永远坐在火山口上”。

  说到底,卫生服务质量一方面可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从而缓解甚至解决医患矛盾,另一方面狠抓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抵制假药的泛滥,从而防止药品安全问题给医改添乱。

  这几年,其实医疗服务质量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特别在一些受人诟病的大医院。一是就医环境,一是医疗从业人员的态度。在这一方面,我觉得,社会、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监督毕竟是有限的,有太多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何况一旦出了问题再去“亡羊补牢”,不是每次都为时未晚的。这里可以引用哲学里内外因关系的原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因,所以关键是加强内部的监管。自己和家人都上过不少医院,目前在卫生服务质量方面给我感觉最大的问题还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大医院的硬件好,医疗设备先进、名医多,可是因为人多造成就医环境不好,医务人员的态度也时好时坏;小医院就医环境好一些,医务人员态度也好,可是一些医生的水平不敢恭维。对于此,国家也一直在努力解决,不知道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反正我觉得是个难题。

  不过,在我看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仅要关注扩大医疗保障范围,增加政府投入,也要重视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群众感受到医疗服务带来的变化”,这是最实在也最明智的一句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