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病宝宝孩子新手妈妈爸爸婴儿育儿 |
分类: 我看育儿 |
所谓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要说起孩子第一次生病来,相信每一位妈妈都会记在心头的。铁甲是在三个月大的时候第一次生病的。
小孩子的病最多的也就是发烧,而且特别喜欢在半夜里发烧。
那天半夜最初的时候只是低烧,我和老公都是主张给孩子能不给孩子吃药就尽量不吃。于是就用凉毛巾(因为孩子小,还不敢用冰水毛巾)给孩子擦了手和脚,看着孩子呼呼的睡过去了,烧的也不是太厉害,就放下心来,第二天的早上,又去医院里买来了一种贴额头的退烧贴,给孩子贴上,这一天也没有什么变化。
晚上到了半夜,睡了一会,摸了摸小铁甲,觉的他很烫,用体温表试了试,居然38.7度,我有点怕了,老公看了看也有点怕,嘴里还说,这么高的温度,把孩子烧糊糊了吧!
这时我已经禁不住掉下泪来,不知道是心疼孩子,还是在埋怨自己应该白天就带孩子来医院的,反正心中那个五味杂陈,一边给孩子收拾东西,一边掉眼泪,老公见我这个样子,在一边故作轻松:“没什么事的,咱儿子福大命大!”
来到医院,又给孩子测了下体温已经39.1度了。医生立刻给孩子拿来一小瓶药水,吩咐我们给孩子滴到鼻子里去,我猜这个应该是快速退烧药吧,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种药水是什么名字。
在我们滴药水的过程中医生已经给孩子开了输水的药了,要给孩子输水,这才是孩子痛苦的真正开始。
护士们的理论是孩子小,血管不好找,要在头上找血管输水,我的心紧缩了起来。急忙问护士,能不能打屁股针啊!护士们的解释我也半懂不懂的,反正是说打屁股的话,孩子太小,不容易吸收,很可能会在屁股上形成一个肿块。没办法只有给孩子输水喽!
(前几天我带铁甲去医院看眼睛,看到现在医院里几个月大的孩子都是打脚针的,心里不禁为这些孩子们庆幸!)
在我们之前还有一对夫妻也是给孩子来输水的,他们的孩子稍微大点,大概有七八个月了,在小孩输水的床上,张牙舞爪的在哇哇大哭,医生让他们一人按住孩子的手,一人按住孩子的脚,那位妈妈已经哭的泣不成声了,那里还能来按住孩子啊,看到这种情况,我和老公说了一句,他过去帮那位爸爸按住孩子,费了一番劲才算是让那个宝宝输上了水!
轮到铁甲的时候,由于滴过药水了,他已经退烧了,这小子可能是太小吧,有可能是不知道要给他干什么,一切都感到好奇,也不哭也不闹,躺在小床上,眼睛骨碌碌东看西看,不时的还依依呀呀的。看到护士拿着针头走过来,他还想要伸手去拿的意思。
意思嘴巴里还夸呢,这个孩子真乖,不哭也不闹!不过也要按住手脚!
医生要去看铁甲头上的血管的时候,小家伙把自己的头倔强的抬着,医生给他按到枕头上,他又抬起来,如此三番,医生问我,你这个孩子几个月了?我答刚三个月,医生连连摇头,三个月大的孩子脖子这么有劲!
随着医生那一针扎到头上,铁甲哇的一声,惊天动地的大哭起来!说实话,任何一个父母亲看到针扎到孩子的头上都会禁不住落泪的,看到铁甲哭成那个样子,我又一次掉泪了。好在铁甲的哭只是一时的,针扎进去后不疼了,他就不哭了。
给铁甲输了三天的水,小家伙又活蹦乱跳的了。
在这期间也向医生请教了一些关于婴幼儿发烧的护理问题,写出来,希望能够各位新手妈妈提供一点帮助!
一、宝宝的发烧一般的会反复烧三天才能退烧,即便是用了退烧药也会发生反复发烧的情况,一般的三天后就好了!
二、一般的规定,宝宝的腋温达到36.8度以上的时候就算是发烧了。我们可以用下温和(物理性)的退烧方法可让宝宝舒服一些:
1.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2.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3.温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或75%酒精兑水1/2,亦可用二锅头酒兑水1/4,放在一个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后可用浴巾盖一下身体,等5~10分钟,酒精蒸发得差不多的时候,体内的血液循环到了身体表面,又使皮肤变热时,就可以再重复第二次,如此重复三次左右,体内外的温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烧速度较快,此方法适合1岁以上之幼童,且超过40℃以上不易退之高烧使用。
4.以凉毛巾擦拭: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在额头、脸上擦拭。
5.多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
6.使用冷水枕:肛温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冷度也不会太冷,较大幼儿及儿童可用。
但是不建议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7.适当增减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畏寒),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在宝宝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退烧药的种类很多,一般都在体温达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退烧药包含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
1.水剂:较温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浆(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糖浆。
2.锭剂:阿司匹林锭剂退烧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因此目前几乎不再使用。普拿疼这类退烧药锭剂,多吃也可能引起肝功能问题,一般安全剂量是每公斤体重每日不可超过150毫克。
3.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当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使用次数要少,因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使体温降太快,或是反复刺激肛门,造成腹泻,过度使用栓剂也有引发胃溃疡的案例。
4.针剂: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方法,有的孩子甚至会过敏休克。然而目前并没有针对退烧针所作的过敏试验,因此除非无法使用口服退烧药(如严重呕吐或禁食中)且无法使用肛门塞剂(如严重腹泻),用尽方法仍无法退烧,最后一步才会考虑打退烧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