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两张郭沫若的成绩单。
一张是嘉定府官立中学堂于宣统元年5月28日所发。是年,郭沫若16岁,读完了中学二年级。成绩分别是:修身35,算术100,经学96,几何85,国文55,植物78,英语98,生理98,历史87,图画35,地理95,体操85.
另一成绩单是四川官立高等中学堂所发。郭沫若当时18岁,读完了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成绩分别是:实验80,品行73,作文90,习字69,英语98,地理75,代数92,几何97,植物80,图画67,体操60。
比较这两张成绩单,郭沫若肯定算不上优等生。第一张成绩单平均分是79,修身、国文、图画三门功课不及格。第二张成绩单显示,图画、习字的成绩也很一般,倒是英语、代数、几何不错。从这两张成绩单绝对看不出来,郭沫若日后能成为一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思考两张成绩单,突然觉得郭老有生不逢时之憾。倘若适逢今日小考、中考、高考,这样的成绩要愁煞二老的,一顿竹笋炒肉是免不了。之后父母定然会培养他的理科天赋,令他心无旁骛的钻进奥数堆、方程堆。
孩子试卷上的分数高低,与其日后成就大抵不成比例。不计其数的时代精英大学时并无骄人的成绩,高分低能现象也层出不穷。
前一阵子,LG公司要招一位秘书,一位应届号称全优的小妹去参加面试,为了找到这个去公司的路,人家小姐打了不下5、6个电话去公司问,这种自立能力,还未见面就已经落选了.
读书有读书的规律,为人父母的还是少一点功利,多些开明;社会有社会的需要,学子们还是读书与生存并举。
这是生活对家长和孩子的考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