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古风韵天下 成语伴君越时空

标签:
旅游文化旅游 |
分类: 从南京出发栏目介绍 |
博爱之都南京,乃六朝古都,十朝都城,灿烂辉煌的历史为南京留下了极为丰厚的文化、遗存。源于南京的成语层出不穷,这是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四字结构占有九成强。《易传·系辞上》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是古人对于宇宙生成和演变的混沌认识,其中的“四”处在中央位置。这也说明了“四”在中华民族的心理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此外,四字成语看上去均称和谐,简洁大方,读起来似有音乐节奏,颇具美感,非常符合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便是以四言为主的旬式,产生了150多条成语。《诗经》后来成为历朝历代贵族们普遍使用的文学教材。这就难怪汉魏六朝的辞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散文中均存在着大量的四字句。而四字成语总趋势一旦形成,又往往迫使新成语凝固于四字结构之中。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东山北麓谢公祠
四字成语多具褒义或中性色彩,例如“手不释卷”、“东山再起”等。这也是成语的一个鲜明的特征。而非四字的成语则多为贬义,例如“树倒猢狲散”、“莫须有”等等。这种现象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四”字结构在华夏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成语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却具有极强的思辨特征,可以做到“以小见大”,将生活的哲理、人生的感悟说尽道透。透过成语,我们足以细观古代社会的缕缕脉脉、层层面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语堪称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的“活化石”。
成语的来源极为广泛,数量自然也非常惊人,高达四、五万条,其中 70%源于先http://www.nju.gov.cn/admin/eWebEditor/UploadFile/200951517427992.jpg成语伴君越时空" />秦两汉,而常用的则有2500条左右。单就地域而言,除了
“八百里秦川”,恐怕还没有哪个地区能与六朝时期的南京相提并论的。南北朝时期的中国虽然整体呈分裂状态,但战乱纷扰主要集中于北方,以“虎踞龙盘”之地南京为依托的南方政权却相对较为稳定,士族南渡,民族融合,思想开放。这一切皆为构建“六朝金粉”那了如云烟却又令人魂牵梦绕的繁华,集聚了极为有利的时代条件。因此,南京成语虽然衍延唐、明、清等历朝历代,但其主体却非六朝莫属。这也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今天我们常用的成语“画龙点睛”、“入木三分”反映了高超的绘画和书法技艺;“东床坦腹”、“才高八斗”刻画出贵族的豪放不羁的生活个性;“天花乱坠”展示着南京历来是佛学文化的渊薮;“破镜重圆”则浸润着才子佳人的刻骨柔情……http://www.nju.gov.cn/admin/eWebEditor/UploadFile/200951517444156.jpg成语伴君越时空" />
成语,是一部独特的百科全书。接触它,品位它,君便能步入到中华文化的全息空间。南京盛产成语,理应更为积极地去挖掘、开发南京成语丰厚的文化旅游功能。这既是提升南京古都文化魅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彰显南京城市旅游形象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
近期,南京市旅游局及旅游学会编写的《金陵成语之旅》,即将与广大游客见面。该宣传册遴选出45则成语进行详解,并通过图片的展示将其与南京相关旅游景点之间的渊源巧活地呈现于读者眼前。这是一次深度挖掘南京文化旅游资源的有益尝试,值得褒扬。
/admin/eWebEditor/UploadFile/2009515165333186.jpg成语伴君越时空" TITLE="金陵古风韵天下 成语伴君越时空" />
前一篇:3天进账12亿 四川旅游开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