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届春晚捧红了谁?

标签:
娱乐 |
《转贴请出示出处,谢谢合作》
一、1983年春晚-悄然亮相
http://www.576tv.com/userFiles/image/docimg/0902/0201095447b.jpg
在遥远的1983年春节,第一届春节晚会悄悄亮相了。由于春节晚会当时还是随兴设置的节目,中央台也没什么专门的主持人,所以第一次启用的主持人皆为“外行”。说相声的马季、姜昆,演哑剧的王景愚和演电影的刘晓庆成了首次春节晚会的“当家”。
李谷一是春节晚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演唱的曲目是《乡恋》。由于这首歌当时还有“不健康”之嫌,在观众点播、领导点头的情况下才得以播出。据说当时使用的还是一位工作人员临时骑车回家取来的录音带。但实事证明,走创新路线是对的。这不,火了李大组,红了“乡恋”。
二、1984年春晚-一个里程碑
http://channel.rednet.cn/news/xw/gaige30/yu/qq_files/400x596_76342.jpg
1984年春节晚会推出的香港歌星张明敏红遍南北,特别是他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成为除国歌外,中国人都会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不仅唤起了观众的爱国热情,更让全世界华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刚刚开放的内地观众这才了解到原来港台歌曲也不光是“靡靡之音”。当时只是业余歌手的张明敏一下子成为国人心目中颇有地位的巨星。他也是春节晚会首次邀请的香港地区歌手。
在今年央视推出的“歌声飘过30年”的节目上,主持人与张明敏先生进行了交谈,张先生说当初他从香港到内地参加春晚时海关对他检查也很严,但春晚结束他返港时,海关对他带的几条鱼都进行了特殊照顾!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61772823958.jpg 当然这界春晚上的朱时茂和陈佩斯的小品《吃面条》。 |
三、1985年春晚-十五的月亮最亮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61522819615.jpg
1985年的《十五的月亮》,捧红了主唱董文华,她的演唱之路由此开始。
四、1986年春晚-桃花盛开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62838021995.jpg
蒋大为的歌声曾经感动不止一代人,晚会上他演唱了名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经晚会的传播,在全国传唱一时。
五、1987年春晚-费翔点燃一把火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63177615833.jpg
1987年,费翔《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出尽风头,从1986年录制的专辑无人问津到春晚后他的盒带狂销160万盘。
混血儿的外貌和奔放的舞姿在冬天点燃大火,从此,崇拜明星现象逐渐成为都市文化的主流。
第一批追星族出现了。直到15年后,我们才逐渐认识到:费翔是一个敬业的艺人,不是明星。“我不知道我是为什么成功的,是我的实力还是‘费翔’这两个字,所以我决定到谁也不认识我的美国去。”
来到纽约后,费翔租了一个小房子,找了一个经纪人就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他每天把打印好的简历投到不同的地方,在当地登记的7万多名演员中寻找机会。
http://www.bjdclib.com/upload/flash/images/04/61045360.jpg
当然这年还有姜昆与唐杰忠的《虎口遐想》新搭档,一直到现在,《虎口遐想》仍然是观众最喜欢的相声之一。
六、1988年春晚-不仅仅是思念
http://www.cctv.com/music/special/C13313/20041229/images/101437_maoamin230-1.jpg
1988年的春节晚会上毛阿敏的一曲《思念》似一只轻柔的蝴蝶仙子,飞越大江南北,向人们捎去温馨的节日问候。也正是这首《思念》使毛阿敏一举成名。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记。
http://img.v138.56.com/images/2/15/wydi56olo56i56.com_zhajm_118921479670x.jpg
88年牛群与相声大师李立山的《巧立名目》让大伙都记住了那句经典的台词:“各位领导,冒号!”,不过牛群的辉煌期还算他此后与冯巩的搭档,才真正迈入事业高峰期,但当时所有的观众都记住了那句惊悚的“冒号”。
http://www.sun0769.com/Sunnews/china/gnzh/W020080125305775460334.jpg
当然还有韦唯一曲《爱的奉献》,脍炙人口,至今流传。其实《爱的奉献》并不是在春节晚会上演唱的,而是当年春节前的一台节目中,韦唯唱给一位身患重病的女青年。那充满情感的歌声让不少在场观众流下了同情的热泪。春节晚会上,安慰的对象变成了聂卫平姐姐家的小保姆。虽然歌中插播的小保姆啜泣的镜头明显带有导演的印迹,但这首歌还是最煽情的歌曲,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歌曲还有陈汝佳的《故园之恋》;而歌坛“常青树”徐小凤的出现,勾起很多人美好的回忆。
八、1990年春晚-相亲火了赵本山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68557116745.jpg
本山大叔可谓是中国春晚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1990年春晚,赵本山与黄晓娟表演的小品《相亲》一下子把赵本山推到了全国最受欢迎的演员行列中,此后,赵本山成了每年春节晚会最受期待的演员之一。
九、1991年春晚-笑星的天下
http://mp4.91move.com/pics/20060406132922.jpg
十、1992年春晚-评价日益放开
http://img.jiaodong.net/pic/0/10/35/47/10354756_801903.jpg
《妈妈的今天》里,赵丽蓉的一句“探戈就是趟啊趟啊趟着走”,让广大观众学了足足一年,也乐和了一年。赵本山更是别出心裁地走上《征婚》之路,结果,孤独的心还没等到上电视就找到了归宿。
自这年起,《中国电视报》开始评选第一届“春兰杯——我最喜爱的节目”,第一次收到选票24万张。虽说后来的评比中也常有出乎意料的结果,但观众的评价日益自由和放开。
十一、1993年春晚-涛声依旧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41991257914.jpg
广州歌手毛宁用一首《涛声依旧》从中央台走向全国,红遍大江南北。这条出名之路后来被广东歌手们学会。他们发现只有在北京唱红了、上了春节晚会才算真红,于是引发了广东歌手北上的潮流。
十二、1994年春晚-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43012919875.jpg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由于文华和尹相杰这对黄金搭档唱红,当年街头巷尾的录音机里放的几乎都是这句歌词,甚至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哼上几句。
当然这一年还有黄宏和侯跃文在火车站等车、没什么娱乐来消磨时光的时候,想出了用名片来打扑克,于是,处长管科长、局长管处长、“小蜜”通杀的笑料一个接一个,把商品经济大潮中的可笑之人之事全拉出来遛了一圈,让观众真正地笑了一次。黄宏、侯跃文表演的小品《打扑克》直面生活、针砭时弊,实属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之作,让人感觉到了小品不小。
十三、1995年春晚-如此包装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41445715867.jpg
“六月六,六月六,六月六啊六月六!”巩汉林给赵丽蓉进行包装,要求新潮式的表演,动作要有爆发力,因此评剧唱词也改成了RAP(说唱).
十四、1996年春晚-赵妈又出山
http://himg.qihoo.com/qhimg/comic/0_0/1d/02/42/1d02421q117989.194c8d.jpg
“它为什么这么脆?就是一盘大萝卜。”这次想打工的赵丽蓉碰上了黑心老板巩汉林,她风趣的唐山口音和精湛的演技,赵马继续火!
十五、1997年春晚-春天的故事
http://img1.qq.com/news/pics/14475/14475223.jpg
香港终于要回到祖国的怀抱,春节晚会里自然也少不了这么有意义的大题材。群星荟萃、星光闪耀,许多大牌歌手都心甘情愿地唱上一句,为香港的回归献上自己的一片心意。董文华唱响了《春天的故事》,成为特区的一个符号。
十六、1998年春晚-相约九八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43177905313.jpg
“来吧来吧相约九八。”《相约一九九八》的成功,除了旋律动听、歌词清新外,还要归功于王菲、那英两位“大姐”级歌手的支撑。这首连续10周荣登全国各省区市电台排行榜冠军的歌曲不仅使王菲以一种相对主动和主流的方式接近了她的歌迷,而且两个人的合唱对彼此在歌坛的地位、人气都有相当的提升。
十七、1999年春晚-实话实说上晚会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54404284511.jpg
依照当年大红大紫的央视栏目《实话实说》为原型,创作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也成为了众多观众心目中最好的春晚小品之一。崔永元、赵本山、宋丹丹联手,“笑果”惊人。此后,CCTV有不少著名的“招牌节目”纷纷被改造为春晚小品,这也算是春晚的一个创新点。
十八、2000年春晚-马甲厂商要算账
http://img.verycd.com/posts/0602/post-333555-1138889222.jpg
这一年春晚最逗的小品依旧是赵本山、宋丹丹演绎的《钟点工》,“你脱了我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宋丹丹和赵本山又为“魔鬼词典”增添了一个新名词。
十九、2001年春晚-忽悠热潮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58921153651.jpg
“大忽悠”这个名词经过赵本山在《卖拐》中的演绎,一下子成了骗子的代名词。一个文艺工作者,对于社会是要有一些责任感的,在众多小品演员中,赵本山无疑是最能为老百姓振臂呼喊的人,窥《卖拐》一斑即可见全豹。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春晚开始是本山大叔一个人的真正舞台!
二十、2002年春晚-忽悠,接着忽悠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51377124702.jpg
“忽悠,接着忽悠。”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范伟显然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但最终还是招架不住赵本山的忽悠。带着2001年的郁闷与遗憾,将“忽悠”进行到底。本山的最经典台词就是那句“转移了”,并且在02年掀起了又一个忽悠高潮。
二十一、2003年春晚-“E时代”的温情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51668119503.jpg
这一年春晚给大家留下印象最深的节目,是那首出自普通家庭的歌曲《让爱住我家》,唱出了普天下所有家庭的心声。尤其是一家四口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亲情,令人向往。因为在E时代里,我们有时会忽略“情”。
二十二、2004年春晚-送水工
http://chinaneast.xinhuanet.com/zhuanti/2008-03/22/xin_13302050114186562215936.jpg
本山大叔继续笑傲春晚大本营。
二十三、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52025318572.jpg
2005年春晚最出色的节目是什么?所有的人都会说是《千手观音》。邰丽华和她的20位聋哑姐妹在4位手语老师的指挥下,舞出了完美结合和谐之美与人性之美的《千手观音》。时长6分钟的舞蹈,掌声达到10次。这段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21位聋哑人共同演出的舞蹈,以其巧妙的构思,整齐划一的动作,成为2005年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
二十四、2006年春晚-《吉祥三宝》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53735290642.jpg
“阿瓦,(哎)那撒日阿登咕噜有喂,(噢趁类里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布仁巴雅尔创作,并由他和妻子乌日娜以及7岁的小侄女英格玛上台演唱的《吉祥三宝》清新自然,成为2006年大街小巷的歌声。
二十五、2007年春晚-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哦咡!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52864325743.jpg
“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哦咡!”赵本山、宋丹丹、牛群小品《策划》情节搞笑,结尾出乎意料、耐人寻味。而赵本山当然又不负众望地拿下“小品王”称号。
二十六、2008年春晚-“为什么了?”
http://media.people.com.cn/mediafile/200901/22/F200901221047362054911948.jpg
“为什么呢?”这本来是赵本山徒弟--小沈阳的经典台词。但是在小品《梦幻家园》中,从蔡明扮演的售楼小姐口中不时地冒出这句话,令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二十七、2009年春晚-本山大叔带着徒弟火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C/C3/C3981443BD6015392896CE1C96B12370.jpg
09春晚真正火了谁?--小沈阳!本山大叔把重点放在了提携徒弟“小沈阳”和“毛毛”上,但节目不仅获得了春晚最多的笑声和掌声,也带红了徒弟“小沈阳”。现,小沈阳的身价不尽狂涨,且敬业的记者也蜂拥而上,来个专访也得排起长队,没办法,有句话不是说得好么,“人怕出名,猪怕壮呀”,喜欢“小沈阳”的觉得他逗,不喜欢“小沈阳”的觉得他俗,不过我想,在今年春晚小沈阳那个小品上大概被逗笑的人不少吧,当然,我个人觉得,让那些不喜欢“小沈阳”的一些人去上春晚,效果不见得比本山大叔的徒弟表现的好。不知道包不包括不喜欢“小沈阳”的那些人,我是一个保持中立者,但不得不承认,我觉得“小沈阳”很有喜剧天分,春晚将我逗得一塌糊涂。
http://attach.hunantv.com/uploads/images/large/20090204/04213Q31U1_small.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