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密西西比河面粉加工明尼亚波利斯 |
作为美国的母亲河,密西西比河从南向北流经美国大陆。其上游的重镇,明尼亚波利斯兴衰起伏,更是真实地记录了密西西比河的变迁。
001.密西西比河发源于明尼苏达州北部,上游从首府明尼亚波利斯穿城而过。拿长江来比较的话,明尼亚波利斯相当于中国的重庆的位置。可以说,密西西比河孕育了这个城市的文明,而这个城市的发展变化又恰恰印证了密西西比河的变迁。
002.今天依然清晰可见的圣安托尼瀑布,是一个利用密西西比河的落差而修建的水利工程。滔滔的河水为明尼亚波利斯的早期发展提供了航运发电所必须的动力。
003.图为河边依靠瀑布而建起的水利发电站。
004.电力和航运发展带动了陆路交通的发展,图为19世纪中期修建的横跨两岸的stone arch bridge(石头拱桥)大桥,此后又修建了St。Paul & Pacific bridge,Hennepin Avenue bridge,Third Avenue bridge 等十几座连接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铁桥和石头桥。铁路也在河边修建起来,专用线一直到修到车间。
005.面粉车间的专用线车皮。
006.由于明尼亚波利斯位于美国的谷物带和东部的工业区之间,加之丰富的动力资源和交通便利,使得明城成为当时全美第一大的面粉加工中心--“面粉之都”。中西部的谷物点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东部的芝加哥和纽约等新兴的大工业区成为面粉巨大的销售市场,五大湖区的航运和铁路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优质的面粉甚至远销到欧洲。
007.拒史料载,1870年,明尼亚波利斯的面粉加工能力是2百万磅/天。虽然今日这里成为静悄悄的旅游区,但当年的仍风采可见一斑。
008.这是现在依然使用的高级宾馆。名字有点怪:Milwaukee
Road(密尔沃基之路),和我们的“丝绸之路”的感觉差不多。当年,好多的面粉就是通过“密尔沃基之路”运到东部乃至欧洲的。可以想象,100多年前下榻这里的应该是面粉商人居多。
009.走在密西西比河岸边的明尼亚波利斯老城里,历史上的“面粉之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子。当年的磨面车间已改成office大楼,但是外墙上的文字和画面在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面粉之都”。
010.面粉加工车间。
011.在明尼亚波利斯老城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面粉大罐”。注意“Harvest
State”---“丰收之洲”可见“民以食为天”是通用的原则。
012.1871年的一场粉尘爆炸,使得washburn A车间成为一片废墟。但是,恰恰是这斑斑的废墟印证了密西西比的文明。
013.爆炸没有吓到勤劳的人民,此后又在河的东岸修建了规模更大的面粉加工车间。一直到20世纪的中叶,“面粉之都”才日渐衰落。
012.当年的废墟和此后修建的面粉车间合在一起成为Mill City Museum--面粉城博物馆。
013.印证密西西比河文明还有河中心的小岛---Nicollet Island (尼克利特岛公园)--1990年地球日纪念地。
014.在小岛的中心向岸上望去,历史像一幅画呈现在眼前:圣安托尼瀑布,河面上的石桥,还有岸边的面粉大罐。
015.“尼克里特岛大厦”。
016.石头城堡一样的宾馆,一楼蓝色的阳光房是酒吧和咖啡厅,这是小岛上最好的宾馆了。
017.走到了桥的尽头,新城的都市风光尽收眼底。一派现代化的大厦和河边的“面粉文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019.干净明快的轻轨纵横市区南北。
020.图为明尼亚波利斯机场和轻轨的换乘站月台。
021.明尼亚波利斯国际机场是美国西北航空的(HUB)门户机场。每隔一分钟,甚至30秒就飞机有起落。看美国人坐国内航班一点圣神的感觉都没有:主妇抱个睡觉的孩子,手里拎个塑料袋,稀里哗啦就像逛市场一样上了飞机。有一头算一头,总共2亿的美国人,据说一年要坐6亿次飞机。机场上的飞机太多了,有点“乱停乱放”的感觉。
023.图为大Mall的里面的水上乐园。还有50家电影院,几十个餐馆,数十家的商场,还有赌场!
024.河东岸的明尼苏达大学。
026.考虑到冬天寒冷的特点,在市中心的大楼之间建起了玻璃的廊桥。集采光与避寒为一身。
027.
028.这就是密西西比河,多姿的桥梁,滔滔的河水,黑色的公路和玻璃大厦构成了她的历史,诉说着昨日与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