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中的“天门山”究竟在哪里?
(2014-11-06 19:32:28)
标签:
天门山李白长江 |
分类: 教学研究 |
李白诗中的“天门山”究竟在哪里?
文 / 归园田居主人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汹涌奔腾的长江冲击着天门山,把天门山从中间冲开,碧绿的江水流到这里,激起了一个又一个险恶的漩涡。我坐船顺流而下,两岸高高对峙的青山一对接着一对地扑面而来。太阳刚升出江面,远方,一艘帆船像是从太阳的旁边朝我驶来。
【考证】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死于公元762年。《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称此诗为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作,又,据百度“李白”词条介绍,李白在公元726年离开四川,“辞亲远游”。两相对照,可以发现两者有一年的误差。但是有一点是不会错的,就是《望天门山》应该是李白25岁左右时离开四川时写的。搞清楚这一点对我们要探讨天门山究竟在哪里是很关键的。
《望天门山》诗中的“天门山”到底在哪里?我们还是要从诗中找答案,最能出现“碧水东流到此回”和“两岸青山相对出”景象的是在长江的那一段?当然是在长江三峡这一段。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204公里,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长江出了西陵峡后,江面开阔,水势比流经三峡时平缓了许多,“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景象再也不可能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写的不是只有两座山“隔江相对”,而是写两岸高高对峙的青山接连不断地出现,这样的景象只能在三峡这一段江流中才能出现。所以,笔者认为李白的《望天门山》的“天门山”是作者杜撰的,或者说是作者用的一个夸张性的比喻。李白坐船离开四川,途径三峡时,看到了两岸崇山峻岭,江水在狭窄的水道中咆哮奔腾,冲击山崖,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漩涡,而青山高耸入云,又夹岸对峙,有如“天门”。于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的诗句自然从胸中流出。
最后还要解决一个疑问:为什么诗中说的是“楚江”,而不是长江别的名称。战国时期,楚国最强盛时,疆域包括了现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广东部分地方。而三峡就是从重庆的白帝城起始的,所以把三峡这一段江流称之为“楚江”是符合情理的。